英雄攀枝花再出发: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风鹏正举

攀枝花日报 2019-08-29 06:36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周越)8月25至28日,省专家督查组采取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攀枝花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进行了督查。攀枝花市结合实际,细化分解创建标准的71个指标已完成60个指标,督查组充分肯定:特色鲜明,亮点突出,成效良好。

近年来,攀枝花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为示范区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市、县两级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级主要领导层层签订创建责任书,落实创建主体责任,确保了创建工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各项制度,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投入,公共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长,今年上半年市级财政安排文化旅游体育及传媒支出同比增长11%;去年全市人均文化事业费居全省21个市州第4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市共组建业余文艺团队600余支。加强制度设计研究,全面掌握了攀枝花三线建设文化传承发展及其公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发展方向。多形式多方式大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创建氛围。

攀枝花市在创建中紧密结合三线建设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开展了博物馆总分馆制建设工作的实践探索,目前已完成第一批10个分馆的建设任务,攀枝花博物馆总分馆制体系初步形成,促进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三线文化”的传承、“三线精神”的弘扬。

市、县(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提档升级,新建面积1.6万平方米的市图书馆新馆、面积3200平方米的东区图书馆新馆、面积900平方米的盐边科学馆,改造攀钢大剧院和攀枝花学院剧场,新建影院2个。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实现提档升级,新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6个,改扩建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6个,改扩建社区、村综合文化服务活动中心26个,新建或改扩建文体活动广场25个,新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128公里。平均每万人拥有公共图书馆面积160平方米,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489.81平方米,位居全省前四名,全市建成设施成网、人人可及、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日益提升。市、县(区)都制定并公布了公共文化服务目录,市级目录13项,县(区)级目录20余项,标准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免费开放,全市中小学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开放、市科技馆青少年科教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推进特定地区公共文化精准服务,改扩建贫困村文化中心70个, (下转2版)(上接1版)市、县(区)两级每年为每个贫困村送专业文艺演出2场。针对特殊人群开展公共文化服务,全市图书馆开通了残疾人专用通道和视听设备,为盲人、少儿、老年人分别设有专门阅览区;全市建有未成年人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活动示范点15个,农民工文化驿站3个,残疾人之家10个,青少年活动之家10个,妇女儿童之家10个,“春芽书屋”等青少年辅导点8个。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了“欢乐阳光节”“金沙放歌”群众文化展演等一大批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品牌。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开展总分馆建设,开展菜单、订单式服务,开展馆际联盟服务,目前攀枝花市公共文化服务覆盖常住人口率达68.8%。

社会力量参与格局逐步形成。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设施,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由社会力量无偿提供设施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力量赞助公共文化活动,社会力量合作共建图书阅读点;大力发展文化志愿服务;大力扶持培育群众文化团队的发展;大力培育和促进文化消费。

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日益融合,市图书馆搭建“书香花城”线上读书平台;市文化馆实施公共数字文化基层服务推广工程;县(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实现快速发展。

针对督查组提出的攀枝花市创建工作中存在的有的指标进度较慢、财政保障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攀枝花市将层层压实创建责任,层层传导创建压力;各县(区)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建立财政长效保障机制;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对照《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西部)》规定的65项指标,攀枝花市确保明年初全面完成创建规划任务。

新闻推荐

国内大咖云集盐边“论剑”特色农业发展

□本报记者梁波8月24日至25日,盐边县红格镇大咖云集,来自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教授、研究员、农...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