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收入上万元,接待游客约千人 文化田园农庄咋这么火

四川日报 2019-04-09 06:07 大字

四月三日,游客在农庄内拍照、采摘果蔬。

□本报记者 王代强 文/图

每天约1000名游客“打卡”、收入上万元,试运营不到一个月,全国文明村镇、盐边县红格镇昔格达村的文化田园农庄火了。3月底,记者走进昔格达村,探寻这个新晋“网红村”的“养成记”。

在利用村集体资金打造的文化田园农庄里,虞美人、花菱草、向日葵、格桑花等构成了五彩缤纷的“花花世界”,有的游客争相在花田中拍照,有的游客则在花田旁玩沙、戏水、摘果蔬,到处是欢声笑语。穿过花田,来到一间“共享厨房”,同样是人流涌动。“游客可以自己带食材过来,感受做农家饭的乐趣。”农庄工作人员说,目前已有500人左右前来体验。

“我们借助这些特色体验项目,打造集吃、住、玩、购一体化的文化田园农庄,发动村民一起再造故乡。”昔格达村党总支书记杨佐元告诉记者,村里近年来以土地租赁方式,整合83亩土地打造文化田园农庄。“参与的农户每亩土地每年收取租金3000元,农庄收益则纳入村集体经济。”杨佐元说。

去年7月,总投资470万元的昔格达村特色文化田园农庄项目开工,由盐边县政府给予项目资金支持100万元,昔格达村集体出资370万元开发建设。文化田园农庄的建设,不仅为市民、游客提供了一个共享田园风光的好去处,还提高了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拓宽了村民就业渠道,增加了村民收入。

村民王安华如今是农庄的一名巡逻员。“除了地里的收成,现在家里又多了一笔进账。更重要的是,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打算把家里闲置的3间房屋拿出来搞民宿,收入应该少不了。”他盘算着。

发展民宿,是昔格达村打造文化田园农庄的另一个抓手,目前已有20多户村民计划参与其中。杨佐元说,接下来,昔格达村将努力盘活利用村里的新村聚居点闲置房屋,进行升级改造,建民宿,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

新闻推荐

重庆市政协调研组莅攀开展专题调研

本报讯(记者彭春梅)4月1日至3日,全国政协常委、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盟重庆市委主委吴刚一行莅攀就“康养产业”进行专...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