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家寨子换新颜

攀枝花日报 2018-12-31 06:25 大字

□本报记者 周琴

12月12日下午,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黄墙红瓦的崭新民居、蔚蓝的天空、绿油油的青菜田,不时响起的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冬日图景。

大湾村位于盐边县北部山区,2015年8月,盐边县环保局的沙万全来到这里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我是格萨拉土生土长的彝族人,我一定要把大湾村脱贫致富的事情做好。”沙万全说。

驻村后,他给自己定的第一个任务是:跑遍大湾村11个村民组,收集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为当地发展确定新思路。为了帮助当地村民走出困境,沙万全东奔西走,向各级帮扶部门汇报情况,了解当地适宜发展的产业。随后,带领村民们掀起了“脱贫攻坚”的热潮:盖新房、种药材、培植羊肚菌……3年时间,曾经饱受产业发展难、交通出行运输难、信息通讯难、居住条件难的大湾村换了新颜。

2015年前后,大湾村东西两个区块,依托资源优势,进行了组团式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确立了“重楼等中草药种植+羊猪牛养殖+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凌冰、新村两个通讯基站开工建设。2016年,横扳、大湾(母亲树)两个新村聚居点全面建成,整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用电等基础设施以及特色产业基本形成,146户贫困户搬进了新居;新村组经小岩口3.3公里硬化路通车,直接与盐宁路相连,打通了盲谷景区的交通瓶颈。2017年,羊肚菌、重楼、新品种土豆等新产业相继进入丰收季,外地客商涌入村里的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进行收购。

说起村上的变化,沙万全特别自豪。经过三年的苦干实干,村民的居住环境改善了,贫困户的钱包渐渐鼓起来了,2017年底,大湾村彻底甩掉省级贫困村帽子。如今,大湾村村民已经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新闻推荐

海拔3100米的上村村通路记

硬化路从上村村的林间穿过。最近一段时间,盐边县格萨拉乡上村村一片喜气洋洋,这个海拔3100米的边远彝家小山村,今年...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