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盐边阳光康养地的“山水”气质

攀枝花日报 2018-12-21 06:46 大字

红土地。(黄仲金 摄)格萨拉主景区大门。(李永弟 摄)盐边县旅游局

□本报记者 梁波

12月18日上午,冬日暖阳高照,盐边县红格旅游新村一座陈设精致的、挂满了炮仗花的农家小院里,来自成都浦江的90岁老人李登峰悠闲地在一个木质结构的回廊里烤着太阳,盯着不远处绿油油的菜地里忙碌的农户。

“这里感觉真不错,远处有山,近处有水,到处都是绿树红花,安逸!”李登峰老人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和退休的女儿、女婿一起来盐边过冬了。

一份来自盐边县旅游局的数据显示,经过近年来阳光康养旅游市场培育,“山水盐边”的旅游品牌已然渐次响亮,像李登峰一家这样每年来盐组团过冬的候鸟老人、休闲康养游客已逾5万人。截至12月上旬,仅来盐边过冬的候鸟老人已突破5000人,全县5286张床位的入住率从11月起达89%以上,全县2018年旅游经济呈持续增长的态势,1—11月,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4亿元,同比增长20.34%;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59亿元。

今年,按照市委“一核引领、一带支撑、三谷带动”的康养产业布局,盐边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依托历史文化、山水风景、民族风情等资源优势,大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突出发展阳光康养旅游业,建设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的方略,为盐边康养旅游业指明了方向、方法、路径。

围绕这一背景、思路,一场盐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大幕正徐徐拉开: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思路,全力打造南部阳光温泉、中部阳光山水、北部阳光森林三个康养产业区,大力推进“空间全覆盖、产业大融合、四季皆可游”的康养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

梳理资源 细分市场

盘活盐边旅游的“品相”

盐边旅游资源储量大,康养资源丰富,做好盐边旅游“全域规划、全域旅游、全域康养”的关键,必须要从绿色思维破题,从梳理资源抓起,进而细分市场,盘活盐边旅游的生动“品相”。

盐边县旅游局立足对全县、全域地理、气候、自然等资源的研判,从广袤的地域实际出发,从游客的感知角度出发,将盐边旅游进行了区块分解,资源分类,以期形成不同的核心资源和主题特色相对聚集区。

抓实自然资源+康养资源:南部红格温泉独特的疗养优势,中北部格萨拉大盲谷、喀斯特漏斗群、绿石林、柏林山杜鹃花海、二滩高峡平湖等自然景观的立体生态优势,形成了南部阳光温泉运动度假旅游资源片区,主要以温泉康体休闲、生态农业观光为主;中部阳光山水休闲体验旅游资源片区,主要以二滩库区及周边地域为主,旅游资源级别较高且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垄断性;北部森林康养生态旅游资源片区,其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柏林山杜鹃花海、原始森林及国胜河、藤桥河流域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凸显气候资源优势:全县冬春温暖、夏秋凉爽、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0℃左右,全年无霜期达300天以上,发展阳光康养旅游优势明显。冬季,12—20℃左右,拥有开发冬季阳光康养产品的气温条件;每年除4—5月天气较为炎热干燥外,其他月份气温也都较为舒适,可满足游客的长居需求;充足的阳光促进钙质吸收,预防骨质疏松和佝偻病,是亚健康人群、中老年人以及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心脑血管等疾病患者享受“阳光理疗”独特魅力的理想之地;明媚的阳光、干燥温暖的气候,非常适合对温度要求比较高的大运动量训练;日照强、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使农作物呈现出成熟期提前、晚熟上市、反时令生长等特征,一年四季都可以为游客提供丰富的果蔬。

展示丰富的人文资源优势:境内雅砻江、金沙江、三源河流域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惠民红星遗址、渔门石棺墓葬等远古历史遗迹至今保存完好;历史上有“昌意降若水”“颛顼出生地”等动人传说,被人文学家考证为傈僳族的发祥地,是古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通道,以茶马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风情文化和饮食文化为重要内容的大笮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汉、彝、苗、傈僳等民族相互融合,民族风情绚丽多彩。

内挖潜力 提质增效 

丰富“山水盐边”内涵

为生动践行“三绿并行”的绿色发展战略,盐边县委、县政府为全县旅游提出了“阳光满花城,山水在盐边”的内涵概念,围绕此概念,盐边县旅游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确定了“以旅促农、农旅融合、产业支撑”的工作思路,坚持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突出地域特色、夯实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发展环境,全面实施深挖潜力,提质增效,丰富“山水盐边”内涵,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多年来,盐边旅游品牌创建一直是一条上扬的曲线,2007年成功创建格萨拉省级地质公园并开园揭碑;2007年、2008年成功创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8年柏林山杜娟花海创吉尼斯之最——“中国最大野生杜娟花海基地”;2013年成功创建红格省级旅游度假区;2014年成功创建格萨拉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2015年成功创建四川省旅游强县;2016年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2014年至2016年,红格镇、国胜乡创建成为乡村旅游特色乡镇,2018年格萨拉生态旅游区创建成为“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

沿着这条上升的曲线,盐边旅游近年来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启动格萨拉古德古村落和和爱新龙古村落建设,丰富全域旅游度假产品;加快推进“再造红山”项目,力促启动红山国际四组团、五组团、六组团康养度假产品建设,丰富红格旅游小镇内涵;建成并投入运营山水盐泉度假村、和爱乡星月谷康养度假中心、渔门镇风车坊乡村酒店3个农旅融合项目,致橙小院、望湖雅居客栈、凤鸣泉避暑庄园、天顺山庄、院子里、昱屹民宿6个民宿项目;红山国际项目完成康养度假公寓、服务中心、蚂蚁王国等项目建设;完成格萨拉景区品质提升,景区面貌焕然一新,景区成为多家旅行社组团游定点景区;续建集观光游览、采摘、购买、包装、外销于一体的益民火烧天番茄农庄、红格逸品敲冰巧克力农庄,形成了农旅融合创新发展的产业链。

着力培育新业态、提升服务品质。

培育岩羊河生态农庄圈旅游元素,推动昔格达文化田园农庄、龙头村玫瑰农庄建设;挖掘大笮美食文化,做响盐边菜品牌;举办面点师培训、质量安全、营销策划和服务技能等各类培训共计12期686人次,加强旅游服务质量建设;针对部分景区(点)存在网络评价差、投诉多的现象,积极开展了全县旅游服务品质提升专项活动。

全县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全面融合创新发展,形成了“红格省级旅游度假区”、“二滩国家森林公园、格萨拉生态旅游区”两个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为节点的三大康养旅游产业发展区以及红格、国胜两个乡村旅游示范片,建设旅游购物点8个、旅游厕所6个,打造旅游品牌14个、农家乐223家、特色旅游产品及文化商品10余种。

向外发力 组合营销

“卖”阳光撬动“迈”康养

将独特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带动阳光康养旅游产业发展,进而加快乡村振兴、拉开高质量发展的大幕,是盐边旅游当下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要走的一步大棋。

怎么走?盐边县旅游局将一个重要的落子,放在了“向外发力”上,即通过三个递进式的步骤,形成组合营销,加快“卖”阳光,进而撬动“迈”康养。

精心策划,着力包装。对照“全域旅游”的要求,编制了《笮山若水》系列旅游文化丛书、《大地画廊格萨拉》画册、《诗意笮山》画册、《笮山锅庄》、《盐边旅游指南》、《行走笮山若水盐边旅游光碟》等10余种宣传资料;拍摄了《传说》、《黄帝》、《大禹》、《金沙》等影视剧6部;举办了10届“格萨拉索玛花节”、3届“渔门花鱼节”、6届“二滩至格萨拉山地徒步大会”,建成了盐边县智慧旅游平台、格萨拉景区智慧旅游平台。

引进外援,合力推动。深入开展互联网和新媒体营销,为旅游企业和游客提供旅游资讯和营销平台,先后引进四川省第四极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成都奥润特会展服务有限公司与格萨拉公司达成景区观光车、集成式酒店、票务营销代理等意向协议;引进广州绿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四川豪旺科技有限公司与格萨拉公司达成建设“格萨拉绿点房车营地”及“格萨拉景区线上门票销售代理”协议。

招大引强,全力发展。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整合各类资源,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盐边旅游产业发展。按照精准到项目用地、项目环保标准的要求,梳理出旅游招商引资项目13个,引进省国旅、宝中、老顽童、新国旅等10家旅行社向盐边发团约4.5万人;做好服务,促成川投集团与云南华创集团股权并购红格假日酒店、红格温泉宾馆合作成功。

新闻推荐

“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盐边看变”之“美丽乡村行”

本报记者梁波/文盐边县委宣传部/图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