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攀枝花让我自豪

攀枝花日报 2018-12-18 07:01 大字

□本报记者 周琴

“原来这里已经听不到鸟叫了,但现在树多了、山绿了,又能时常听到鸟叫了。作为护林人,挺欣慰的。”近日上午,在盐边县三堆子样板林,护林员张体建感叹地说。

经历了从“赶漂人”到护林员的身份转换,张体建切身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

上个世纪,因建设需要,攀枝花满山的树木被砍伐后漂运到全国各地。“我们的任务就是把砍倒的树顺江漂运出去。”现年51岁的张体建曾经是金沙江边的“赶漂人”,负责把“漂运”中被阻挡的木材“赶”回河道中间。

无节制的砍伐使攀枝花山上的树木锐减,水土流失加剧,留下一座座光秃秃的山。1998年,攀枝花在全国率先停止天然林采伐,开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张体建和许多“赶漂人”一样,转行成为了四川省长江造林局攀枝花分局的护林员。1999年初,长江造林局决定在三堆子打造示范林,全面推进植苗、点播、飞播、封山育林和森林管护。

三堆子样板林所处的干热河谷全年少雨,干旱期长达8个月,夏季最高地表温度可达70摄氏度,土层也比较瘠薄,在这样的环境下造林被称为世界性难题。“当时,每天早上6点就上山去种树,钢钎、铁锹、十字镐、水壶、草帽、干粮,这六样都不能少。每天干10多个小时,要赶在雨季来临前把树种上。”回忆起当时造林的情景,张体建记忆犹新,“所有同事手上都起了一个又一个血泡,磨出了一层又一层老茧。”

“如今走进林区,看到满山绿油油的,会从心里感到自豪,不只因为我是林业人,也因为攀枝花生态环境的改善。”张体建骄傲地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攀枝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逐渐建设成为闻者向往、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阳光花城。

新闻推荐

那片村“熊出没”的背后

□何志王安瑞本报记者梁波“全体村民注意了,近期村里有野生动物出没。野生动物既受国家法律保护也是我们村未来发...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