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资源展生态 脱贫困鼓腰包 —— 盐边县贫困村加快脱贫攻坚步伐

攀枝花日报 2018-10-12 06:45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波

近段时间,尽管气温骤降,盐边县二滩库区环湖路沿岸村庄发展生产的热情依旧高涨,尤其是在地处大山、今年要脱贫退出的贫困村里,农户们的忙碌身影勾画出一幅盐边中北部山区特有的秋日农忙图。

目前,今年盐边县13个村的脱贫退出已经进入冲刺阶段。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怎样把资源、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既是县、乡党委、政府思考的问题,也是贫困村干部群众思考的问题。记者走进红果乡插花贫困村省棚子乡、鱤鱼乡贫困村小槽乡看到,这样的思考已经转化成“用好政策红利,做资源展生态,脱贫困鼓腰包”的具体行动。

省棚子村:

发展生态种植养殖

11日上午8点,省棚子村的户户响广播准时响起,广播内容是关于秋冬季节果树如何封土、储肥。中村组48岁的村民张光林在离家不远的自家果园里,一边听广播,一边为4亩多油桃树拉枝、挖窝、施肥,虽然天气较冷,但他的额头上已冒出了汗珠。

“如今党和政府的政策越来越好,院里接个小匣子就可以听广播,前几天听广播说省委书记都来关心我们盐边的农民摘芒果,很振奋啊。”一边和记者聊天,张光林手里的活并没有停下来。张光林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作为村里仅有的2户今年脱贫的插花贫困户之一,他被政府照顾安排在就近的一家企业上班,每月工资有4000元,而且每天倒班,有时间忙地里的农活。

张光林说的小匣子,是今年4月在“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县里的帮扶单位对省棚子村实施的全县首个广播户户响项目。小广播让村里有了大视野,全村4个村民组立足2000亩油桃、1000余亩李子、600亩青花椒的资源,在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大力发展生态种植养殖,办起了农家乐,开启了特色水果的电商、微商销售模式,大坪子、省棚子、中村等村民组还在桃树下养起了生态鸡,取名桃花鸡。

“春赏桃花夏摘李、秋采青(花)椒冬吃桃花鸡。”村委会主任宋美福告诉记者,按照当前省、市、县的部署,省棚子村支两委已经明确了振兴之路。

小槽村:

加快绿色发展步伐

海拔1800米的鱤鱼乡小槽村,是典型的高山傈僳族村庄,地处库区力马河上游的大山之中,主峰光头山山腰的东风组是全村最偏远的一个村民组,全组65户人,有25户是贫困户。

东风组村民谷万贵家,是全组住的最高的一户贫困户。随着盐边县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他家的核桃、青花椒产业发展很快,今年仅此两项收入就达4万余元。“这些年,我们东风组真是全靠了党和政府的东风,路修到了家门口,脱贫干部来到了地里头,我家不光脱贫了,还要朝着致富的路上奔。”谷万贵说。

今年在核桃、青花椒销售的关键时间,小槽村的帮扶联系单位市、县教育体育局发挥了大作用,该村20多万斤青皮、脱皮、老品种核桃全部售罄。

“省委书记到攀枝花调研,专程来我们盐边视察特色农业,给我们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心剂,大家信心更足了。”33岁的村支书袁得志告诉记者,小槽村因为地处偏僻,村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不高,他曾经是村里少数的几个高中生之一,“脱贫攻坚这些年,村里出了好几个大学生,如今他们都回村当起了村干部、致富带头人。”

为了跟上全县绿色发展的步伐,按照乡上提出的“青山绿水,乡愁鱤鱼”的思路,小槽村依托生态、资源优势,以早春豌豆替代了收益较低的传统农作物,今年东风、小槽、麻柳湾、田湾4个村民组的700亩好地、好田全面进入了早春豌豆的点种。

“我们这山上一到冬天就要打霜、落雪,但农作物的品质非常好,这些天村支两委的干部天天都在微信里面喊、到家里面来说,让我们把豌豆御寒的干草、干柴准备好。”10日中午1点过,贫困户贺小亮在自家新建的房屋后搬运着从山上背下来的干草。

新闻推荐

盐边县加快落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反馈问题整改

本报讯(罗若兮记者梁波)日前,盐边县召开落实中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督导反馈问题整改工作会,审议通过了《盐边县关于落实中...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