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孝心“长跑”演绎人间大爱

攀枝花日报 2018-03-23 08:49 大字

□本报记者吴晓龙

在不久前评选出的11位攀枝花第四届道德模范人物中,有一位平凡的“80后”姑娘,她孝老爱亲,为爱坚守,16年来坚持照顾身患尿毒症的母亲,孝心感动了医院、学校、单位和身边的居民。她就是盐边县地方税务局第二税务所税收管理员毛锐。

突如其来的不幸

毛锐出生在盐边县一个普普通通的三口之家。父亲在县城搬迁后下岗,在外做小生意,母亲贤惠能干,工作踏实,还做得一手好菜。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既简单又幸福。

2002年,毛锐上高中二年级,一场突如其来的不幸,让她的欢乐戛然而止。

一天,母亲因为腰疼突然倒地,送到医院检查确诊为尿毒症。经过抢救,母亲脱离了生命危险。对于这种早期的尿毒症,医生建议进行保守治疗。看到父亲凝重的表情,听到躺在床上的母亲强忍不住的呻吟,毛锐感觉整个家都像是快要倒塌了似的……

帮助父亲撑起家

母亲患上尿毒症后,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到医院进行住院治疗,在家也要精心护理。无奈之下,母亲不得不从单位病退,父亲也停下手中的小生意,全身心在家照顾她的生活起居。从此,毛锐这个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小公主”,变得特别懂事,主动帮助父亲扛起了照顾母亲和养家的责任。

毛锐每天早早起床,给母亲梳头洗脸、换洗内衣内裤,帮助父亲做早餐,减轻父亲的负担。下课后不再约同学去玩耍,而是匆匆回家学做饭、做家务。

2003年高考,考虑到家里的特殊情况,毛锐报考了离家最近的攀枝花学院。到母亲住院治疗时,她上完课就赶到市中心医院,和父亲一起轮流照顾母亲。每到周末,同学们都相约出去玩耍,毛锐总是留在家里照顾母亲,做家务。晚上,她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教活动,挣钱为家里减轻负担。

为了让母亲的病情得到控制,毛锐在网上四处寻医问药,寻找能治疗尿毒症的医院,她利用大学假期,和父亲一起带着母亲辗转于昆明、成都、重庆、南京等多个城市,先后前往10家专科医院进行治疗。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07年。

2007年底,母亲的病情突然加重,发展到了尿毒症晚期,医生告诉他们,要么进行肾移植,要么长期透析延续生命。随后,母亲开始了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一年多的透析,母亲变得消瘦不堪,毛锐心里痛苦极了。她对父亲讲,要把自己的肾换一个给母亲。在她的强烈要求下,父亲最终妥协了。父女俩瞒着母亲一起到华西医院配型。可天不遂人意,经过严格检查,两人的指标都未能配对成功,达不到医院要求的高匹配率。

带着父母“出嫁”

从华西医院回来后,父亲安慰毛锐说:“你母亲在病魔面前那么坚强,内心那么强大,只要我们不放弃治疗,就有希望。”父亲的话,让毛锐有了信心,她在用心照顾母亲的同时,不断鼓励母亲同疾病作斗争。

2008年,毛锐参加了工作。她每月只给自己留一点点零花钱,剩余的全部交给父亲补贴家用。在此期间,有好几个小伙子追求毛锐。可当深入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便打了退堂鼓,病床上的母亲对此很忧心。毛锐安慰母亲:“只有愿意共同照顾母亲的人,才是值得托付终身的人。”

幸运的是,毛锐终于等到值得信赖的人。2010年7月,毛锐和比她大3岁的吴伟喜结良缘。婚后,毛锐将父母接到身边同婆家人一起生活,两个家庭相处得非常融洽和谐。2011年,乖巧可爱的儿子出生,为两个家庭带来无限的欢乐和幸福。

2012年,毛锐在照顾母亲和孩子之余,勤奋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顺利考入盐边县地方税务局,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完成了母亲的心愿。

毛锐以一颗善良、真诚、孝顺的心,支撑着母亲坚强地活了下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现在,已为人母的毛锐,每天下了班和丈夫一起照顾母亲。夫妻俩每天必做的事情包括给母亲敷手,按摩肌肉;测量和记录血压,准备一天三次的药;泡脚、洗澡、煲汤、做营养餐等等。毛锐说,母亲的病时好时坏,未来不可预料。但她坚信,只要自己坚守本心,母亲就会更加坚强。

新闻推荐

“曹孃孃,你来了” 记攀枝花市十佳最美志愿者曹正文

□本报记者梁波在盐边县桐子林镇城南社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困难家庭成员等都经常这样跟曹正文打招呼——“曹孃孃,你来了”。这句话的背后,是一位有着温暖大爱的社区志愿者的故事。...

盐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盐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