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两篇文章”绘绿色发展画卷
2018年春节,84岁的成都“候鸟老人”张锡蜀第一次举家外出异地过年,将目的地选在了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巴适得板!”,谈到对攀枝花的感受,老人脱口而出(川渝方言,意思是很好、很舒服)。
去年11月,张锡蜀慕名来到攀枝花,原本只想走走看看,结果一住就是3个多月。舍不下那里的蓝天白云、灿烂阳光,张锡蜀把一大家子13口人都召集到攀枝花过年。
像张锡蜀一家这样,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因为一面之缘爱上了“阳光花城·康养胜地”,“一家人的攀枝花”成为许多人不约而同的选择。
今年春节黄金周,攀枝花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继续大幅增长,据统计7天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174.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7.34亿元,与去年春节黄金周相比,分别增长10.49%和25.67%。
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
“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阳光花城,是攀枝花最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攀枝花市委书记李建勤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2017年,攀枝花用“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打赢了一场环境突出问题整改攻坚战,省挂牌督办的89户选矿企业全部关停取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攀枝花人对此体会尤为深刻。2004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仅16%,被评为“全国十大空气污染城市”。近年来,攀枝花在淘汰落后产能、关停污染企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地下的钒钛和天上的阳光”两大优势,浓墨重彩书写“钒钛、阳光”两篇文章,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入选全国呼吸环境十佳城市。
今天的攀枝花,已实现了由钢铁之城向钒钛之都、工矿基地向阳光花城、资源型城市向康养胜地、三线建设城市向四川南向门户的“蝶变”。一幅经济发展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画卷在这座城市徐徐展开。
“五个一工程”做好“钒钛”文章
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资源十分丰富,钒保有储量1020万吨,占全国的63%,居世界第三;钛保有储量4.39亿吨,占全国的93%,居世界第一。2013年,攀枝花市全域纳入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肩负起落实国家战略的重任。
为做好“钒钛”这篇文章,攀枝花创造性地实施了钒钛“五个一工程”:建强一个部省市共建的国家钒钛重点实验室、建成一个具有标准主导权的国家钒钛质检中心、建设一个聚集全国钒钛交易资源的国家钒钛交易所、建实一个“高”“新”特色鲜明的国家钒钛高新区、建好一批有实力的钒钛企业。
以此为抓手,攀枝花在财税金融、供地用地、直供电、资源配置管理、生态补偿五大领域勇于探索、先行先试,出台加快推进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的钒钛资源开发投资基金,全球招标开展科技攻关,成功承办第四次省部联席会议、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院士行暨钒钛(国际)论坛。2017年,全市钛精矿、钒产品产能、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中国钒钛之都”创新动力迸发,目标直指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
五个“康养+”做实“阳光”文章
攀枝花是闻名全国的“阳光花城”,年日照2700小时左右,一年四季阳光明媚、鲜花盛开,森林覆盖率达61.79%,居全省第二。特别适宜人类休养生息的海拔高度、温度、湿度、洁净度、优产度、和谐度等“六度禀赋”在这里完美融合。
为做好“阳光”这篇文章,攀枝花在全国率先提出“康养”理念,大力发展五个“康养+”新型业态:“康养+农业”,推动“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康养+工业”,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智能发展,提升康养“洁净度”、“精品度”、“温馨度”;“康养+医疗”,扩大康养“辐射圈”,延伸康养“产业链”,构筑康养“大联盟”;(下转3版)
(上接1版)“康养+旅游”,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康养+运动”,高标准建好“运动场”,高水平办好“运动会”,高起点培养“运动员”。
近年来,攀枝花设立总规模50亿元的康养产业投资基金,创办国内首家康养学院,上线康养大数据服务平台,成功举办首届和第三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全国率先发布康养产业地方标准,倡议成立康养产业城市联盟。成功跻身中国十大避寒名城、中国养老城市排行榜50强,成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四川省首个养生旅游示范基地,正加快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发展示范区。
绿色打底,创新驱动,“康养攀枝花”蜚声全国,“东方太阳谷”走向世界。
(据《参考消息》)
新闻推荐
近日,记者在盐边县永兴镇果园村采访时看到,该村一条于2月27日通车的3.5公里新建硬化干道,直达位于四川岩子下的窝凼组,当地近1000亩桃花林成了市内游客争先一睹的全新旅游景点。“以前不通路,窝凼...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