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也有“狂欢节”

攀枝花日报 2018-02-24 07:33 大字

□马茂林本报记者梁波

2018年2月22日,戊戌狗年新春大年初七,俗称“人节”。在盐边县永兴镇新民村一个延续了650余年的古老节日——仡佬族“送年节”正在盛大开场。

这个节到底独特在哪儿?请随记者一起到仡佬族村寨一探究竟。

古老文化的新表现

当日一大早,记者就在新民村看到,这个古老的仡佬族村寨早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族里的“庇牟”(汉语称东巴或和尚)指派年轻人上山采集七种不同的野花枝,打上掌盘,背上背篓,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收集族人自愿捐出的祭祀物品。然后,“庇牟”带领全族人将预先酿造的“砸杆酒”、肉和祭品一同送上村后林中“神树”下,树上挂着羊头和红绸带,数口支起的大铁锅煮起了“百家肉”,用七色花枝搭起祭祀神坛。当地仡佬族人以及从四面八方闻讯而来的游客近千人聚集在一起,组成了载歌载舞的“送年节”狂欢队伍,在七色野花搭成的神坛下祭祀太阳、月亮,祭祀神树,祭祀祖先,祈求神灵保佑族人安康,来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送年节”到底是什么节

永兴镇,古称喇撒田,明嘉靖年间建立集镇,是千年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新民村古称巴鄂,又叫八爱,是仡佬族聚居地,也是千年茶马古道上最富民俗韵味的地方。仡佬族自称耶倮,始祖居住在贵州,明洪武年间因战乱有八个兄弟流徙到喇撒田河谷居住,因有八个老者同时爱上这个地方,故取名为“八爱”,至今有650多年历史。长期的历史社会影响,及传统文化的熏陶,仡佬族形成了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他们“奉树为神”,祈求“树神”保佑族人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并把每年正月初七定为族人大聚会的日子,在这一天举行辞旧迎新的“送年节”,以此表达族人顺应自然的决心。

在新民村一处山坡上,记者见到了一棵千年的青杠树,直径约有2米,三人才能合抱。这就是仡佬族人心中的神树,远近闻名。因为时间久远,如今青杠树的周围已经长了黄桷、夜蒿、青皮等好几棵树。

县文化馆馆长安然告诉记者,仡佬族“送年节”是盐边境内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性、艺术性、科学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厚的历史积淀,是省政府2011年6月公布的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

青杠叶子背背薄,好耍不过阿咪诺,青杠叶子背背青,好耍不过八爱村,八爱耶倮送年节,唱歌跳舞好欢乐……一首流传了600多年的古老歌谣,唱的就是新民村仡佬族送年节的盛况。

送年节为何成了“狂欢节”

“今年参加我们仡佬族送年节活动的人比往年多了三四百人。”新民村村委会主任陈加明告诉记者,十九大过后,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县上、镇上更加重视仡佬族“送年节”的历史文化传承。今年送年节,镇上的干部和十里八村的乡亲来了,市、县的游客来了,媒体记者来了。与往年不同的是,来了很多做网络、微信的媒体人,还有来自成都、昆明、重庆等地来攀过年的客人,他们都是从市区的几家康养中心过来的。

70多岁的熊献青是仡佬族送年节的传承人,他告诉记者,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今年,村里通往神树的道路增加了一条,原先从活动现场到神树要走的300多米土路,已经全部硬化了。

“今年镇上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仍然为新民村的仡佬族送年节拨出了专款。”永兴镇宣文中心主任王永元告诉记者,镇上按照市、县部署,逐年加强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为阳光康养增加新景点、新看点。

从上午到黄昏,“狂欢节”活动高潮迭起。“庇牟”烧香拜祖后,人们在铺有松针的地上摆上“百家肉”,斟上“砸杆酒”,族人和客人围坐在一起,互祝新年快乐,畅谈新年打算。老者聚在一起商谈族中大事和传承事宜,妇女们拿出自家刺绣、鞋垫、香包相互评论,相赠祝福。入夜,绚丽的礼花相继燃放,大家一起围着篝火,跳起欢快的锅庄……

新闻推荐

烟站何以变为豌豆收购点

村民到烟站上交豌豆。□张修俊本报记者梁波文/图2月6日下午5点,位于盐边县红果乡蒿枝坪村的红民烟站里,一片欢快气氛。烟站负责人罗升才忙着招呼站里的烟技员,给几户从松坪子村赶来的村民...

盐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盐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