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黑惹你古的一天

攀枝花日报 2017-10-07 07:34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波

欧方营地下方数百米的纳尔河千田湾,是盐边二滩库区环湖路入口第一站。10月1日上午9点多,经这里进入库区游玩的车队、人流逐渐密集起来,一个戴着“青年旅游志愿服务队”袖标的黑壮汉子带着一群年轻人忙着疏导交通、散发旅游资料、为问路的游客指路。

这个黑壮汉子叫黑惹你古,是盐边县红果乡机关党支部书记、大槽村驻村“第一书记”。

“今年以来,市、县各项工作密集、量大,乡上已经有好几个有家室的、年纪稍大的干部节假日没有休息过了,我人年轻,所以这次国庆长假主动请缨留乡值班,参加这个志愿服务也是‘计划内\’的工作之一。”刚满30岁的黑惹你古笑着对记者说。

角色太多,必须先努力做好一个

中午12点过,从志愿旅游服务的现场回到乡上驻地,黑惹你古在寝室里泡了一袋方便面,匆匆吃完后就往村里赶,几个村干部正在等着他商量事情。

“现在呀,我的角色太多了,必须先努力做好一个主要的角色。”在路上,黑惹你古和记者聊起了家常。黑惹你古结婚3年,女儿1岁多,老婆在格萨拉乡当小学教师,小两口聚少离多。如今的黑惹你古有四个角色,在县城父母家是儿子,在炳三区的小家里是丈夫、父亲,在红果乡是机关党支部书记,在大槽村是驻村“第一书记”,主要的角色是驻村“第一书记”,他70%的时间在大槽村。这次长假,黑惹你古的老婆好不容易安排好了出行计划,又因为他要值班被打乱了。为此,黑惹你古感到不安和忐忑。

14点40分,快要进村的时候,黑惹你古决定给老婆打一个电话,顺便逗一逗刚会喊“爸爸”的女儿。通话数分钟后,他脸上的歉疚神色忽然变成了欣喜,放下电话,黑惹你古乐不可支地告诉记者一个好消息,下午,老婆会带着女儿来乡上看他。

15点20分,在大槽村村部的农民夜校教室里,黑惹你古和村支书马献华等几个村干部开了一个短会。核桃、青花椒采摘期过后,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如何对老品种核桃树进行嫁接、如何管理青花椒是一个重要的事情,趁着放假,组织几个村里的种植大户来给大家讲讲;烟叶进入采收期了,怎样对接烟站,维持好今年的交烟秩序,也是个大问题,需要向农户宣传一下政策。

生姜地里笑声一片

16点零7分,开完会的黑惹你古急匆匆地在村部附近向一位过路的村民借了一辆摩托车,他要赶到河对岸的下大槽、砍船箐两个村民小组去看看几户贫困户种植的生姜长势。

大槽村河沟密集,汛期涨水,把好几条河沟的过河桥板冲走了,路又太窄,汽车过不去,只有骑摩托车过去。

望着足有半米深的河水,记者心里有些犹豫,黑惹你古爽快地笑着安慰道:“别担心,我经常骑摩托过河,不会有问题,趟水过河深浅不一,更危险。”果然,摩托车过河时虽有颠簸,但很安全地到了对岸。

种植生姜,是大槽村的一个新项目,县里一家农业公司包种子、包技术、包回收。大槽村过去是省级贫困村,去年12月脱贫摘帽,村里48户贫困户家的人均收入到了4000元以上,黑惹你古希望通过新项目,为全村乡亲增收再加一把劲。

看到黑惹你古来了,下大槽组的贫困户殷龙华、马义文等人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地里的生姜叶子长得好得很,就是不晓得地下的姜产量高不高?今年收购价能达到多少?好久可以开始采收哟?是公司过来收还是我们往外运……

面对村民们的问题,黑惹你古清了清嗓子,胸有成竹地说:“大家放心,我昨天接到了丁总的电话,他说了,今年生姜的收购价是2元钱一斤,根据目前其他几个高山乡的种姜情况,一亩地至少可以收6000斤以上,稳打稳的有一万多元的收入。”话音未落,生姜地里早已笑声一片。

17点30分,谢绝了村民们的热情挽留,黑惹你古归心似箭,“来不及做饭了,先赶回去,在乡上的饭馆里订一桌菜,再把今天的工作笔记写了,晚上好好和老婆、孩子聚一聚。”

新闻推荐

盐边县渔门镇启动遵法评理试点工作

9月19日,盐边县渔门镇在开展遵法评理员培训会后,立即开展了实战调解,成功调处了一件居民之间的土地争议纠纷。据悉,渔门镇是盐边县中北部片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因人口多、土地少、...

盐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盐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