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念好“三字经” 驻村有成效 ——记盐边县格萨拉乡大湾村驻村工作组成员毛兴艳

攀枝花日报 2017-09-26 08:04 大字

□本报记者 江潇

为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基层,拉近与基层群众沟通交流的距离,从2015年8月成为盐边县格萨拉彝族乡大湾村驻村工作组的一员后,毛兴艳积极发扬密切联系群众、敢于吃苦的优良作风,用沉下去、融进去、动起来的实际行动念好“深、情、实”三字经,帮助贫困村寻求脱贫致富的门路。

走访群众突出“深”

为了尽快了解大湾村村情民意,在村干部的支持配合下,毛兴艳对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种养大户、贫困户、矛盾纠纷户等,分批分期逐户上门进行走访、交流,共走访农户146户。通过走访,收集到事关大湾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合理化建议6条、群众热点难点问题3个。针对收集到的建议、问题,她及时会同村支两委进行研究,3个群众热点难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矛盾纠纷已全部成功调处。

面对困难群众突出“情”

在走访中,毛兴艳发现,大湾村村民王阿几的丈夫早年病故,母亲身有残疾,全家就靠儿子和儿媳打零工每月挣1000多元度日,生活十分拮据。一家人住的土木房修建于上个世纪80年代,墙体已多处开裂,也无钱修缮。对此,毛兴艳会同村干部多次上门,与王阿几沟通交流,鼓励她树立信心,重拾生活的勇气,并通过多方努力,为她争取人居环境改造项目,安置她到本村公益性岗位工作,家庭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为民办事突出“实”

驻村工作组发现,大湾村的民房大多是土木结构,且基本属于D级危房,居住条件差且存在安全隐患。经过多方努力,驻村工作组为大湾村争取到“彝家新寨母亲树新村聚居点”项目,有32户人受益;争取到人居环境改造项目,有13户人受益;争取到西部战区军民融合共建新村项目,有43户人受益。

大湾村有个风景区,群众要求改善风景区旅游条件,提高旅游效益。了解这个情况后,毛兴艳会同县、乡干部研究决定,计划在该村相关范围内种植红牡丹花,为提高该村的旅游效益打下基础。

“驻村工作是提升机关干部服务基层群众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手段,更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毛兴艳在驻村工作期间受到了不少启发,“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我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工作方式,全力做好驻村工作,用实际成效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大检查期间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及违法违规行为公告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安委会工作部署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通知》(川安委〔2017〕10号)和《攀枝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印发的通知》(攀安委〔2017〕...

盐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盐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