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共唱一首歌 同行发展路 ——盐边县委创新“支部共建 四好同创”工作记

攀枝花日报 2017-09-25 07:34 大字

□本报记者 梁波

解决盐边发展的问题,重点在农村;解决农村发展的问题,重点在基层党组织。按照这样的思路,盐边在2017年创新发力!

从今年3月底到9月中旬,一个汇集了温度、深度、广度、力度的集体践行活动在盐边全县掀起了热潮。活动名称是“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主阵地是盐边县164个村,实施主体是全县机关、部门、企业的党支部。

在这场持续半年并不断升温的活动中,城里党支部的党员们纷纷走进农村,把组织生活开到联系村、帮扶村、贫困村里去。这是盐边县委的创新之举,目的是持续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切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城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经济发展、脱贫攻坚、“四好村”创建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共建:把支部活动开到村里去

3月30日中午,经过前期准备,盐边县委办公室党支部作为大湾村的帮扶单位,联合盐边县环境保护局、盐边县国税局机关党支部,与格萨拉乡大湾村党支部对接互动,开展全县首次“支部共建,四好同创”专题活动。活动采取讲主题党课、有奖知识竞答、党员示范承诺、文艺表演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潮。

县委书记以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了活动,并要求全县各单位、部门党委(党组)借鉴此次活动的做法,扎扎实实开展“共建、同创”活动,真心实意帮助村上开展工作,同时把本单位党建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把“两学一做”引向深入、常抓不懈。

4月6日,人民网以《贫困村里一场特殊的组织生活会》为题,对盐边县大湾村联合组织生活会进行了宣传报道。

4月26日,盐边县委办公室制定了《盐边县城乡党组织“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实施方案》,下发到各部门、乡镇、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党组(党委)。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城乡党员的党性得到锤炼,切实转变作风、谋划发展,让全县农村的好日子、好房子与好风气、好习惯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县委组织部制定了活动统计表、时间表。

活动中,机关党组织帮助农村党组织发展村级经济、化解基层矛盾、改善居住环境、抓班子带队伍,引导机关党员走进基层、贴近群众;农村党组织为机关党员在农村实践锻炼提供条件,并在机关党支部的严格督促下及时公开党务、村务、财务、事务,凝聚人心、提振群众发展热情。通过“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和水平,为全县“四好村”创建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整个活动包括组织联建、党员联管、活动联搞等,要求在共学、共思、共行、共进中推动先进理念进农村、惠民生、促和谐,突出“规定动作+各支部自选动作”相结合。

规定动作中,“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进行‘一句话承诺\’”、“党组织书记带头讲党课”、“党员经常性学习交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搞好党员示范服务活动”等内容,锤炼了城乡党员的党性,拉近了城支部与村支部、支部与党员、党员与群众的距离。

自选动作里,多个党支部开展了听老党员讲故事、城乡党支部共栽同心树、医疗义诊进山村、脸盆计划复制进彝村、本土作家现场赠书、建村支部党员示范墙等活动,赢得了村民的一片掌声。

共建不是走形式,是真情实意的共谋发展路,是“准、快、细、实,一次把事情做好”的责任清单。各机关、部门、企业党支部结合自身资源优势,与联系、帮扶的村支部在活动中真心对接、实在交流,为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寻项目、为产业发展引技术、为农产品对接市场找销路。

同创:让好风气点染好房子,让好路子火热好日子

“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伊始,盐边县委就把着力点放在了同创同行,变过去的项目、资金、物资帮扶,为物质帮扶与精神帮助相结合,“城支部+村支部”、“党员+群众”互为同创主体。

近年来,随着党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盐边广大农村尤其是贫困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发展逐步优化,但边远民族村组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精神面貌尚未完全跟上,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的重要环节。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为认真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基层党组织必须要争当绿色发展的先锋队,带领群众打造“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的盐边样本。

活动中,帮扶单位党支部、城里的党员自觉成为好风气、好习惯的引领者、带路人,让贫困村党支部、贫困群众切实把好习惯搬进好房子,让好风气点染好房子。

对此,连续3次采访“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的盐边电视台记者胡茜深有感触:“在整个活动中,所有党支部开展的四好同创行动,几乎都在边远落后的山村掀起了一场文明、健康生活的新风。”

同创同行,在“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中已然成为城乡党支部、城里党员和贫困村群众联系的一条重要纽带,成为着力打造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重要抓手。

县扶贫移民局和红宝乡党委政府开启了“两个包+一把刀 卫生洁净进乡村”活动;县妇联党支部把“脸盆计划”复制进了彝家山寨;团县委“指尖行动”走进了边远民区;县委宣传部党支部、县纪委监察局机关党支部、县财政局机关党支部为温泉乡道角村村部栽种了冬樱花,为国胜乡大花地村平整村委会大院,党员们带领村民清扫庭院、村道……

同创同行,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移风易俗。

“以前,我们习惯把衣服晾晒在树丫上、石板上、木栏上,自从城里的党员给我们送来了衣架,才知道原来的习惯既不卫生又不美观。”道角村村民李阿叶对记者说。

在共建同创活动中,县环境保护局党支部为大湾村村民沙尔补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让这位45岁的彝家汉子有了强烈的幸福感:“阿莫莫,现在我才知道,劳动一天回家洗一个热水澡的滋味有多舒服。”

今年6月进入汛期时,正值全市推进环境突出问题整改,盐边广大党员树党旗、佩党徽,主动亮明身份,50余支党员先锋队、3500余名党员干部战斗在抗洪抢险、环保整治一线,暖了群众的心,激发了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

9月14日,记者从盐边县委组织部了解到,目前,盐边县机关党组织开展共建同创活动93次,参与党员干部群众6400余名。全县“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将分成上半年、下半年两个批次,第一批次活动在7月底前全部完成,第二批次活动将在12月底前完成。

新闻推荐

和爱农民的绿色发展梦

程元兴在烂坝蔬菜基地。□本报记者梁波9月19日清晨,入秋后的盐边县和爱乡,空气中已有丝丝凉意。310省道旁的团结村街子组右侧的山坡上,45岁的程元兴头上冒着细汗,正在指挥着一群人开挖一...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