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文物保护利用的“惠民样本”
房主刘显奎(右)向客人介绍印子房情况。“刘家印子房”外墙。□本报记者 庞雷 文/图
方正如印章,土墙木房梁。
天井坐中央,聚财亦聚光。
2017年7月14日,经过市、县两级文物部门的抢救修缮,攀枝花市盐边县惠民乡民主村“刘家印子房”如期竣工,这是攀枝花市境内乃至于攀西地区唯一保存下来的“印子房”古民居。它的竣工,同时也标志着攀枝花文物保护和利用“惠民样本”的诞生。
“刘家印子房”已传承7代
不到“刘家印子房”,就不能体味“历久弥新”的真正含义;不到惠民乡,就不能领略南高原这片土地的神奇与魅力。
7月20日,记者和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一道,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了惠民乡。在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茂文的带领下,与“刘家印子房”零距离接触。
据“刘家印子房”主人刘显奎介绍,之所以被称为“印子房”,是因为其整体结构方正,外观尤如古代官防印信。其主要特点是木架构,高大的土坯墙,小青瓦,四水归堂。
记者查询有关资料后得知,印子房在明、清时期,是四川、云南、贵州及湖南、广西一带流行的民居建筑模式,具有防火、防盗、防抢等诸多功能。当时既可作为殷实人家的居所,也可作为马帮的商旅驿站,还是粮食和土特产品的交易场所。
市文物局有关负责人称,在清代,惠民乡作为茶马盐商古道,交通相对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加之气候温润,物产丰富,这一带的商贸交易相当繁华,“刘家印子房”就是在当时应运而生的。
走进印子房,记者看到,四四方方的房间内,8根圆木起了支撑作用,圆木直径约30厘米。其余的檩木和穿枋达到了80根,这些木料,直径也都不小,约10—20厘米。而梁柱之间,均用穿斗来完成,整个房间除楼板外,没用一颗铁钉。木料再配合泥土,印子房便搭建完成。据介绍,这样搭建的房屋冬暖夏凉,在古代不仅可以用来生活,高大的土坯墙还可以用来防火防盗,十分安全。
记者发现,印子房还有一个特点,即房屋的屋顶与众不同,呈凹状,既是天井,又如同一个漏斗,在下雨天可以将雨水通过一根粗竹筒汇集在屋内正中间的石缸里。刘显奎说,这就叫四水归堂,有着集四方之财的含义。同时,土墙上没有开窗,各房所需光线也都来自于这个天井。
据专家考证,“刘家印子房”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至今已传承7代,历时近200年。这也是攀枝花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代表性文物。
房主一念之差文物险被毁
无疑,“刘家印子房”是攀枝花的又一张文化名片。不为人知的是,这张名片却险些因刘显奎一家的一念之差而毁于一旦。
2012年5月4日,文物志愿者、惠民乡宣文中心原主任邹书瀛向盐边县文管所报称,该乡的“刘家印子房”将被拆掉修新房。这可是住过7代人的老房子,其历史文化意义非比寻常!时任盐边县文管所所长沙陇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迅速向市文物部门作了汇报。5月9日早晨8时左右,市文物局负责人率文物专家组赶到了惠民乡民主村。待到达目的地,众人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因为“刘家印子房”的一面围墙已拆掉大半,而房顶的瓦片已拆下堆在院子里,专家们当即紧急叫停了拆房工程。
刘显奎有点想不通,“这是我家的房子,想拆便拆,我想住新房,有什么不对呢?”看到刘显奎如此态度,市文物局负责人耐心地作起了思想工作,他告诉刘显奎,过去惠民乡是一个十分繁华的地方,有许多的特色民族民俗文化。但后来因各种情况,这些东西如今已踪迹难觅。印子房是仅存不多的代表作品,如果将其拆除,不仅祖宗留下的基业将不复存在,子孙后代也再难见到当年的风貌。
感动于文物部门的热心,也希望留一份原汁原味的印子房给后代,刘显奎一家最终同意不再拆房。“当时根本没想到这是文物,要不是文物局的同志来,这房子可就保不住了。”刘显奎说起这件事,又感激又后怕,他说非常感谢专家们,让他没铸成大错。
遗憾的是,报告人邹书瀛已于去年去世,没能看到“刘家印子房”的竣工,但如其泉下有知,应再无牵挂。
2013年7月,“刘家印子房”被列为攀枝花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
由于“刘家印子房”年久失修,部分木构件朽蚀严重,承重墙体出现下陷和裂隙等问题,经文物专家多次现场论证,根据国家文物保护相关法规,本着“修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宗旨,市、县两级文物部门申请专项资金40万元,并请了专业的施工队伍,在民办公助的前提下,对“刘家印子房”进行抢救性修缮,尽量还原了其历史面貌。
要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惠民河水永流淌,生生不息向远方。几千年来,惠民河不仅养育了惠民儿女,更孕育出了灿烂的惠民文化。
站在惠民河边,市文物局负责人和惠民乡的领导们陷入了沉思,如何用好“刘家印子房”这张特色文化名片,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成了刻不容缓的课题。
几经思考,几番论证,一个大胆而实际的方案被设计出来,那就是依托“刘家印子房”,建设攀枝花首家乡村博物馆。
市文物局负责人称,为确保“刘家印子房”文物保护的可持续性,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文化旅游,尤其是盐边县“特色城镇乡村”建设规划,突出惠民乡历史文化展示,这里将打造攀枝花市首家乡村博物馆——盐边·惠民印子房博物馆。馆内将展示中国印子房地域分布图,云、贵、川、湘、桂等地关于印子房的图片,具有代表性的印子房建筑模型,与印子房有关的民族民俗服饰等。
“过去,我们没有认识到“刘家印子房”的价值,现在不同了,我们一定要用好这张名片。”惠民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茂文表示,将配合市文物局为“刘家印子房”量身打造的方案,做好文物开发利用工作。“这几间房子,我们打算不仅展示印子房的有关文物,还打算将红星遗址、新村坪子遗址及马喇长官司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一并展示,让人们对惠民文化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刘家印子房”外面新修建的房屋里,杨茂文对记者说。
而据相关走访及考证,“刘家印子房”原为川滇盐茶通道上的一处马帮驿站,也是粮食和土特产品集散地。除主体建筑——印子房外,还有戏楼、酒坊、磨坊、面坊及地楼等附属建筑,配套十分齐全。
为此,市文物局负责人称,其修缮计划还留有后手,也就是第二期工程。按该期工程计划,将拆除“刘家印子房”周边厂房,并按历史原貌恢复重建戏楼、酒坊、磨坊、面坊及地楼等相关建筑,整体还原其历史面貌,使其成为盐边县惠民乡甚至攀枝花市的一大民俗历史文化景观。
“在这里,我们将打造一个亲水平台。”杨茂文指着印子房外的一处空地说。记者发现,这处空地离惠民河仅20余米。在这里打造亲水平台,无疑会让人们对这条孕育了惠民文化的母亲河有更深刻的认识。
而与此同时,随着“刘家印子房”的竣工,不少邻近的村民也有了新的希望。曾义华便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
还在印子房修缮期间,曾义华便常来帮忙,用他的话说,都是乡里乡亲,帮忙烧点水,煮点饭不算什么。但他心中其实还有个想法:来印子房旅游的人多了,要吃要住要玩,刘显奎一家哪里“吃”得下这么大块蛋糕,到时,大家都有得赚。他说他会做农家菜,他相信,一定会有用武之地。
从“刘家印子房”出来,正值黄昏时分,行走在路上,满目金黄,田野里,油绿的秧苗已镶了一层金边。抬眼远望,不觉间,已是彩霞满天。
新闻推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相关法律规定,请以下车主和当事人于公告之日起六个月之...
盐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盐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