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会堂”构建西区市域治理新范式

攀枝花日报 2022-01-13 03:25 大字

矛盾联调。烟花案件受伤当事人送锦旗。“三说会堂”助力辍学女童返校。“三说会堂”深入农村化解纠纷。调解农民工工资纠纷。现场勘测土地解决纠纷。

□本报记者 周越

攀枝花是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试点城市之一。

西区在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实践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形成基层组织强大合力;以基层法庭、派出所、司法所、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人民调解员、村(社区)两委干部、村(居)民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网格员等基层力量为实践主体,走出了以群众说事、干部说理、法官说法“三说会堂”方式协商共治,多元联动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子。

因该项创新工作成效显著,“三说会堂”在2021年5月被中央政法委《政法动态》第六期刊登并在全国推广;并先后被写入市委十届十三次全委会报告、西区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及西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得到充分肯定。

党建引领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矛盾呈现出复杂化、多样化的特点,传统的解纷方式在群众中的权威性和信服力受到极大削弱,相当一部分群众对基层组织调解不信任,对其调解的权威性、公正性心存疑虑,加之受“司法万能”片面影响,很多纠纷未经基层调解或者拒绝基层调解,径直选择司法途径进入诉讼程序,导致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呈递增趋势。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诉讼被前置,某种意义上减轻了基层负担,但带来了更多社会问题。

西区区委政法委认为,基层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植根基层,不能仅仅被动办案,沦为矛盾纠纷的“垃圾筐”,而应当在履行好职能的过程中,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格局中寻求自我突破,用创新发展的理念,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妥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既要遵守法律底线又不能墨守成规,围绕广大群众的善良意愿,合理释明法律,有效提升辖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为辖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司法保障,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西区积极探索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构建西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新格局。

2019年,西区在格里坪镇探索实践的“三说会堂”被纳入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试点创新示范重点项目。西区区委政法委牵头,格里坪镇党委、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组建工作小组,为市域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分工明确、强效有力的领导体系。

“三说会堂”坚持党委领导、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由党委政法委员统筹协调,整合基层“两所一庭一中心”(派出所、司法所、派出法庭、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力量和调解职能,依托“诉非衔接”“公调对接”“诉源治理”工作协调机制,畅通“党委——支部——党员——群众”联系纽带,鼓励党员干部和群众建言献策并参与到社会治理和建设之中,在组织、行动和服务上调动多方力量共同解决群众诉求,多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深度融合、联动联调,有效推动矛盾纠纷防范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坚持党群干群部门协同形成多元解纷模式

格里坪镇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利益关系日趋复杂和多样,矛盾纠纷多元性、多发性、反复性、顽固性凸显,呈现出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等新特点,“案多人少”和辖区维护稳定压力急剧加大。

西区充分学习和借鉴“依靠人民群众、就地解决纠纷”的“枫桥经验”,因地制宜整合调解职能和力量,两年来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三说会堂”已成为辖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平台,形成“3+N+1”的党群、干群、部门多方协同参与化解纠纷模式(“3”就是法庭、派出所、司法所;“N”就是村、社区基层组织和群众力量;“1”就是一站式司法确认服务)。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端,靠前解决纠纷,源头化解矛盾,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有效地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发生。

——群众说事,端口前移筑堡垒。

整合辖区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及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共同将阵地、人员、源头把控等端口前移,分别在法庭、司法所和村组建立“三说会堂”场所,就巡回审判、司法调解、治安调解、人民调解、产业发展法律咨询、法治宣传等方面构建了“联动联调、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纠纷同调”工作机制。在矛盾纠纷排查中,着眼抓前端、治未病,变“有需才调”到“主动出击”,依托基层调解员、网格管理员、群防群治人员等深入田间地头,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倾听群众所思所想,实现信息摸排前移、宣传引导前移、调处化解前移。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积极引导和组织村(社区)干部、周围邻居等参与,利用群众对当地、当事情况熟悉的特点,从群众的角度还原矛盾纠纷本质,找准矛盾纠纷症结,便于对症下药开展矛盾纠纷化解。

2021年5月,格里坪镇金家村的张某某来到格里坪法庭起诉李某某及烟花生产商人身赔偿。

经法庭了解,张李两家原本是亲戚关系,双方家庭都比较困难,在2020年春节一起祭祖时,李某某在燃放烟花过程中不慎将张某某右眼炸伤导致失明。事发后,张某某多次找到李某某和烟花生产商讨要说法要求赔偿。李某某认为是烟花质量问题,与自己无关,要赔也是烟花生厂商或销售商的事情。烟花生产商则称,其所生产的涉案烟花有国家检验的合格证明,是李某某未严格按照烟花安全燃放说明造成的,此次事故是消费者个人过错,因此拒绝赔偿。几方就赔偿事宜争执达一年之久,从而产生激烈矛盾。

鉴于案情棘手,当事人极易出现过激行为,法官启动“三说会堂”机制,与金家村村委会共同开展调解。经过法官和村干部的不懈努力,终于促使三方达成赔偿和解协议,一场矛盾尖锐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

——干部说理,贴心服务促和谐。

西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突出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重要作用,党委、政府主动介入重大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定期组织召开矛盾纠纷研判会,听取辖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邀请辖区老干部、老党员、老劳模、老教师、退伍军人等有威望、有影响力的同志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将乡风民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法律法规相融合,谈事摆理,打通矛盾纠纷当事人心结,将纠纷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

2021年3月初,格里坪镇小学校领导与镇司法所相关人员来到格里坪法庭,想要“官告民”起诉辖区一李姓村民不让女儿上学。

原来格里坪镇小学校一名学生李某,就读六年级。李某在幼年时父母离异,自小跟随爷爷奶奶相依为命。2020年3月奶奶去世,爷爷在2020年9月得了病,瘫痪在床。其父亲常年在外四处打零工,无固定收入,经常酗酒,因家境困难,李某父亲从2020年9月1日起不让李某去学校报名上学。格里坪镇小学校将此事反映给了格里坪镇人民政府。随后,学校、村委会、格里坪镇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到李某家,多次做李某父亲的思想工作,但李某父亲均以家中经济困难,李某需要照顾瘫痪在床的爷爷为由,拒不答应让女儿上学。

法庭法官在了解这个情况后,高度重视,同时考虑到李某确有苦衷,不宜简单一判了事。于是,启动“三说会堂”多元解纷平台,组织镇政府、司法所、派出所、学校和村委会等各方研究解决途径。大家不厌其烦地做李某的思想工作,同时想方法、找对策,历经一个多月,成功帮助辍学女童重返校园生活,圆满化解了辖区首例“控辍保学”纠纷。

——法官说法,一站服务解民忧。

为破解多元解纷下的人民调解反复率高和可执行性低的局面,格里坪法庭创新便民惠民举措,充分利用法庭人才队伍知法明理的优势,全程介入纠纷调解,指导调解全过程,当场审查调解协议,在多方“零距离”纠纷化解基础上,对符合司法确认的案件,提供“一站式”司法确认便民服务,赋予人民调解协议法律强制执行力,彻底改变人民调解“软弱性”局面,给矛盾纠纷当事人吃了一剂“定心丸”。

2020年5月初,西区法院格里坪法庭在受理一名格里坪镇金家村村民起诉攀枝花市某开发有限公司支付劳动报酬纠纷案件时,了解到该公司还拖欠20多名农民工工资,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遂运用府院共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与格里坪镇司法所、金家村村委会联动,采取“人民调解+司法确认”一站式方式来化解该系列追索劳动报酬纠纷案件。

同年5月25日,在一站式服务现场,承办法官结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和相关典型案例,释法明理。格里坪司法所、格里坪金家村村委会、西区法院三方根据自身职能优势,进行面对面耐心调解,共同促成涉案双方达成切实可行的人民调解协议,仅用了半天时间成功帮助22名农民工讨薪14.8万元。

据统计,自“三说会堂”启动以来,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基层组织“两委”干部和村(居)民代表等力量共同参与调解150余人次。

凝聚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合力成效凸显

纠纷化解实现低能耗高效率,大大缓解了人民法庭“案多人少”的矛盾和困难。

“三说会堂”覆盖格里坪镇辖区4个村、2个社区,人口约3万人,它为群众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因其设计贴近基层实际、易于群众理解认同,具有启动快速便捷,不受诉讼举证、答辩期等的时间和程序约束,调解方式灵活等优势,极大提升了纠纷化解效率。

“三说会堂”机制建立以来,共妥善化解辖区各类矛盾纠纷492余起,调解成功率由95%提升到99%;法庭案件调撤率由2017年的49.48%,提升至2021年11月的82.61%;案件起诉率由2018年的292件,大幅下降到2021年11月的134件,下降率54.11%,大大提升了矛盾化解率。

矛盾纠纷态势研判和预警横纵贯通,有效维护辖区社会稳定。

通过“三说会堂”,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均以联席工作制度、定期例会等形式与格里坪镇、村、社区和园区管委会建立定期沟通联络机制,各方信息互通共享,定期对辖区内矛盾激化、群体性案(事)件、信访上访等社区民情和法院已经受理的民事纠纷进行形势研判,建立完善的矛盾纠纷排摸、预防和化解机制,将解纷工作向前延伸,一线化解矛盾,源头预防处理。“三说会堂”逐渐成为社情民意的知情人、社会治安的责任人、化解矛盾的有心人、分忧解难的贴心人,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参与辖区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明显,有效破解了党委政府、法院和群众多方满意难题。

“三说会堂”通过司法引导调解,为多元调解提供司法保障,让司法资源和调解资源优势互补、力量叠加,预防矛盾于未然,化解纠纷于萌芽,为促进辖区经济民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对党委政府而言,“三说会堂”大幅提升了人民调解成功率、权威性和公信力,最大程度保护了基层调解人员热情,增强了工作底气;对法院而言,“三说会堂”优化了审判资源配置,从源头上减轻了法庭办案压力和负荷;对群众而言,“三说会堂”减轻了诉累,修复了受损社会关系且经济实惠;对社会发展而言,“三说会堂”发动和依靠群众,与政法力量联动发力、多元化解,最终实现“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的“枫桥经验”在格里坪镇落地生根。(西区区委政法委供图)

新闻推荐

让城市更温暖、人民更幸福

□本报记者李媛生活品质怎样提升、城市环境如何优化……一桩桩民生实事,关乎全市人民的幸福感,也是两会代表、委员...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