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特教事业 绽放生命之花 记2021年二季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攀枝花好人”敬业奉献好人何成霞

攀枝花日报 2021-11-10 05:27 大字

□本报记者 岳蕾娅

何成霞是攀枝花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她用爱心育人,为脑瘫少年点亮希望之光;她用专业育人,帮助残障儿童向阳生长,让生命绽放自强之光;她用艺术美化生活,让一群特殊的孩子有了五彩的童年。

从教17年来,何成霞先后获得四川师德楷模、市级骨干教师、攀枝花市教体系统优秀教师等荣誉。2021年6月,何成霞被评为2021年二季度“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攀枝花好人”敬业奉献好人。

刻苦自学 哺育成长

2004年,何成霞通过公招,与特教事业结缘。“不会手语、不懂盲文,面对特殊教育学生,倍感责任重大,暗暗给自己定下一定要成为‘身残志坚引路人’的目标。”何成霞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然而施教特殊教育学生们的困难程度远超她想像。何成霞教的第一届学生只有7人,人数不多,但其中有2人是智力障碍,另外5个听觉障碍的学生均已错过语言敏感期,没有佩戴助听器,没有进行过学前教育,且家庭地处偏远,家长无能力辅助。每天,何成霞的首要任务不是站在教室门口笑容可掬地向学生们问好,而是消磨在催促学生看指示灯进教室、带他们洗手洗脸、把尿裤子的孩子带回宿舍更换衣裤以及进行情绪疏导中。那时的教学进度非常缓慢,课堂上常常只有她在自问自答。

“怎样做才能让学生自立自强?”面对这样的教学,何成霞内心非常自责,唯恐教书误人,耽误孩子们的成长。于是,她大量翻阅特教书籍,自学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积极参加各项特教培训,取得了感觉统合、听觉统合资格证书。她发现残障程度如此复杂的孩子,六七岁就来到陌生的寄宿学校求学,生活尚未自理,怎会产生学习需要呢?于是,她和几位老师针对聋童入学适应问题立项省级重点课题《低年级聋童学校适应性实践研究》,抓住适应敏感期,设立两周的入学适应期,让残障儿童从家庭到学校缓慢过渡。经过专业训练,新生在2个月左右就逐渐适应了学校学习和生活。

感恩生命 美丽绽放

何成霞用爱心教育孩子,让他们学会去爱,去感恩,去回馈社会。

2018年,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毛玲先后被评为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全国优秀少先队员。毛玲刚入学时,连握笔、书写都需要老师手把手辅助完成,生活、学习总是慢半拍。何成霞不抛弃不放弃,为毛玲设置个性化教学目标,课内外对她进行针对性地关心、辅助。毛玲也领悟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攒着一股“笨鸟先飞”的劲儿,每天,教室里总有她独自写作业的身影,正衣镜前时常能看见她刻苦练习手语和发音,练功房里洒下了她的泪水和汗水……毛玲加倍努力着。

在长达5个月的情景剧《暖阳》排练中,毛玲克服残障,不叫苦、不喊累,一段台词反复练习几十遍,也丝毫不懈怠;她常常练到晚上10点才回寝室洗漱,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上课学习。正因为这份坚持和努力,毛玲参加了省、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与健全人同台竞技,《暖阳》多次荣获一等奖,开创残障儿童参加省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语言类节目竞赛的先河。

新闻推荐

攀枝花依然温暖如春

11月7日,立冬节气。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被暖阳“包围”。上午9点,倾洒而下的阳光照向家家户户的红色外墙,明媚的光,绝美...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