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新金属材料企业

攀枝花日报 2021-10-13 05:18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东霖实习记者 程礼攀

电视剧《火红年华》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剧以“三线建设”为背景,将十九冶、攀钢、攀煤等三线工业企业作为故事原型,全景式展现了一大批意气风发的三线建设者从零开始,将一片不毛之地建设成为新兴工业城市的光辉历程。

剧中,川南钢铁厂是中国工程师独立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其原型便是被誉为“象牙微雕钢城”的攀钢。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自力更生建设一个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我国没有先例可循。

1964年,国家组织了21个勘察、设计单位共计1300多人集中到攀枝花地区,进行现场勘察设计。

1965年12月,国家在攀枝花召开设计审查会,由200多人组成的审查组,提出了400多条建议,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完善。

响应“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万建设者奔赴位于攀西大裂谷的金沙江畔,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巧夺天工的创造力,不依靠国外技术,在弄弄坪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不到1公里的山坡上,建起了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吨钢占地面积最小的钢铁联合企业,创造了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

攀钢建设初期,国家调集生产、科研、高校等14家单位的108名科研人员历时多年攻关,率先攻克普通高炉冶炼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世界性难题,并自主探索出一条攀西多金属共生复合矿资源综合利用道路,成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唯一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

1970年7月1日,攀钢第一炉铁水出炉。以此为标志,攀钢开启了用普通大型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的世界先河,实现了高钛型钒钛磁铁矿从无法冶炼到工业生产的跨越。

攀钢,因国家战略而生,因科技创新而立,因改革开放而兴,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新。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进程中,攀钢与剧中的川南钢铁厂一样,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辉煌,也经历了转型重生的阵痛。

2011年至2016年,企业连续6年亏损。为此,攀钢党组织突破思维禁锢,以新的思维、新的思路、新的办法,全面推进新攀钢建设,以超常规、革命性的思路和举措,成功地应对了挑战。以“新攀钢建设”战略统领改革发展全局,坚定不移地关闭淘汰落后钢铁产能、推进全要素深彻变革、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扭转了被动局面,实现了战略转型,重构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艰苦创业沃土孕育出责任与担当基因、科技创新基因的攀钢人,持续推动自主创新,先后研发形成了两代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体系,从根本上改善了产品结构,完成了从“钢坯公司”到“钢材公司”再到“先进材料”的蝶变。

从第一根普通钢轨下线到“有铁路的地方就有攀钢钢轨”,从大量依赖进口到掌控国际钒产品话语权,从“弃石”到实现钛资源“通吃”,攀钢始终紧握自主创新这把“金钥匙”。如今,攀钢已成为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利用世界领先、全球第一的产钒企业,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全国唯一“钢轨出口免验”资质,是我国最大的钛原料和产业链最为完整的钛加工企业,我国重要的铁路用钢、汽车用钢、家电用钢、特殊钢生产基地。

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新的攀钢,越是在改革的攻坚期、发展的困难期,越突出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成为促进党建与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的成功典范。自2017年终结连续6年亏损以来,攀钢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扭亏脱困和转型发展之路。2017年至2020年,攀钢完成经营利润116亿元;2021年1至5月实现利润35亿元,同比增幅714%。

如今,攀钢已清晰勾勒出面向未来的前行坐标。站在新时代起跑线上,攀钢紧抓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机遇,聚焦攀西资源综合利用,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构建第三代技术体系,高质量推进“1+1+4+ 4”产业体系建设,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新金属材料企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新闻推荐

60余位老年朋友祝福祖国

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老年朋友手持国旗祝福祖国。本报讯(记者吴晓龙文/图)“让攀枝花成为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