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工业区的向“绿”而生
矸石山变身运动场。
□本报记者 陈愉 文/图
今年6月,搜狐城市与相关专业机构联合发布《2021 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报告》,该《报告》对中国大陆336座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空气天气清新指数、水质清净指数、海拔清宜指数、绿化清秀指数进行了评估,攀枝花4项指标综合得分为0.6698,位列2021一季度中国城市环境舒适指数榜单第13位。
数据是抽象的,百姓的感受是具体的。
“住在成都的朋友说,这几天推窗见雪山,我给他们说,攀枝花天天推窗见青山。”66岁的攀钢退休职工王甫仁已在西区生活了46年,对于西区的环境变化,他觉得自己很有“发言权”。
西区不容易,作为攀枝花开发建设初期的能源、建材和工业原材料基地,改善生态环境必将经历产业转型之痛;
西区有定力,如今,投资6.84亿元、治理面积约3万亩的宝鼎—河门口(清香坪)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示范工程已全面完工并通过市级验收,即将接受省级验收。
开发建设“风生水起”,城市环境“脸色难看”
西区境内煤炭资源丰富。1965年以来,先后建成投产了小宝鼎、花山、大宝顶等一批煤矿和石灰石矿,在三线建设中发挥了“车、马、炮”作用。
改革开放后,西区境内煤矿、石灰石矿开发建设“风生水起”。上世纪90年代,西区石灰石矿有50余家,宝鼎矿区大小煤井多达1000余口,为支撑攀枝花建设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但代价是巨大的。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矿区内部分矿产资源逐渐枯竭,企业关停、政策性破产,宝鼎—河门口(清香坪)片区遗留了地表自然景观损毁、采空区塌陷、地表水疏干、石漠化、水污染、植被破坏及矿山地质灾害等大量生态环境问题。
“天上无鸟,地上无树”“街上走一圈,白衬衣变灰衬衣”“经济建设是搞上去了,但生活环境太糟糕了”“整个城市‘脸色’很难看,就像营养不良”……这些话语,是西区群众对那时西区生态环境的“批判”。
宝鼎—河门口(清香坪)片区更是“痛点”,这里是攀枝花市的能源和冶金辅料保障核心区,突出的矿山及生态环境问题使城市发展质量滑坡,影响百姓生活,开展宝鼎—河门口(清香坪)片区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刻不容缓。
痛下决心“铁腕治污”,生态修复“关键一战”
西区走上了一条艰辛的转型之路。
2012年到2019年,西区淘汰落后企业13家,关闭污染企业133家,取缔各类工业堆场109家,依托钒钛和阳光资源,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
2017年,西区打响了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关键一战”——成功申报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并纳入了省级示范项目。
“整个项目‘瞄准’西区生态环境问题突出地区,进行系统性修复,既治标更治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西区分局工作人员张安庆以石漠化治理为例,向记者介绍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项目实施情况。
石漠化土地占西区土地面积的57.6%,西佛山位于石漠化区域中心,面积大、难度大。为啃下这块硬骨头,西区一周内成立专家组,高起点编制了《岩溶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西佛寺周边示范项目总体规划设计》,2019年12月,西佛山生态环境修复及石漠化治理一期工程开工,项目总投资8亿元,项目资金以业主投资为主,政府配套补助资金为辅,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森林城市建设,发展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产业,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
目前,西佛山景区已累计投资2亿元,对138亩采矿迹地进行清理、覆土,实施植被恢复治理,对6114亩公益林实施原生植被保护和培育,同时建成1096亩的热带亚热带特色观光果园,营建花城特色观花、观叶景观林2728亩。
治理方案“群众定板”,治理效果“百姓评判”
花山煤矿始建于1966年,花山煤矿C区排矸场位于居民生活区周边,体量大,排矸场堆砌矸石,地表松散,易形成滑坡、泥石流,隐患突出。
排矸场必须治理,但怎么治理,群众说了算。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派出专人走访调查、入户问卷,用了两个月时间踏踏实实征求民意。意见汇总后,根据该排矸场的特点,西区决定将这里建成运动休闲公园。2020年5月,总投资730万元的项目竣工,共计完成场地平整约17094平方米,覆土约8547立方米;种植乔木65株、灌木285株,植草约3192平方米;建设篮球场和足球场各一个,铺设塑胶跑道约800米。
“出门走几步就是公园,就像大城市一样,我和我的姐妹每天都要来跳广场舞!”当地居民方芳说,以前的矸石堆,现在是运动场、舞台,街坊们彻底跟过去的糟心环境告了别。
过去,由于粗放开采,众多小煤矿、小洗选厂在攀煤公司土地红线范围内无序堆放,形成了地表高差达100多米的“矸石山”。如今,有的“矸石山”变成了公园,有的则种上了“摇钱树”,变成了“花果山”。
在攀煤(集团)宝鼎矿区沿江片区、三十九、一棵树、西山矸石片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现场,一棵棵芒果树上套满了白色的果袋,人们已经很难看出这里曾是煤矸石堆场。该项目投资830.9万元,恢复植被80余亩,煤矸石堆底部修建支挡工程,上部覆土种植果木,恢复治理矿区面积170亩,80%以上种植果树,并移交当地村组管理。
“我是搬迁户,环境修复的时候搬到山下了,现在又回来帮老板种果树,原来熟悉的地方现在不一样了,天天在青山绿水之间上班肯定比在煤堆里上班好太多了!”果农汪富民对记者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桂英)9月1日凌晨,攀枝花市120新旧系统割接工作顺利完成,新120急救指挥调度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至此,攀枝花市...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