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供电公司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工作人员敷设电缆。
□董方炳 钱蕙 本报记者 徐杨 文/图
乡村振兴,电力先行,“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在攀枝花有着最真实的写照。
随着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主动作为,当好乡村振兴电力“先行官”,助力产业发展、优化村容村貌、提升服务水平,让攀枝花市乡村振兴的步伐,因电力而走得更好、更快、更稳。
电力赋能 让水往高处流
4月的攀枝花,天气有些干热。但海拔1500多米的仁和区福田镇各子田组,满山遍野的芒果林却郁郁葱葱,挂满果实。当前,芒果生长进入盛果期,鹅蛋般大小的果实招人喜爱。
在400亩规模的福田镇芒果热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内,青年果农谭俊正在地里查看芒果的长势和树下土壤的含水情况。“现在有了动力电和抽水房,闸一合,水就往山坡上灌,彻底解决了芒果林的浇水灌溉问题。”谭俊告诉记者,盛果期的芒果必须在15天左右浇一次水,为了不影响芒果的长势和产量,他定期会到芒果林和抽水房查看情况,一来是精心呵护好生长中的芒果,二来还能保障用电抽水安全稳当。
今年是谭俊种植芒果的第4个年头,也是他感觉最痛快的一年。年初,西区供电公司福田供电服务站免费将380伏的动力电接进芒果园。他在流经芒果示范园的西大沟水渠旁修建了一间抽水房,如今闸一合,他家30多亩芒果林,不到一个上午时间就能全部浇灌完。“我和两兄弟今年又流转了50亩土地,计划种植释迦,不久就要下苗了。”谭俊笑着说:“有水有电,干劲十足。”
动力电问题解决后,曾经借电抽水、背水浇地的现象从此一去不复返。像谭俊一样,福田镇各子田组其他果农也纷纷在水渠边建起抽水房,用于芒果、释迦、西瓜、香瓜种植生产用水,方便快捷、一劳永逸。
精准服务 送达最后一米
4月28日13时许,烈日当空。在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8名头戴安全帽、身着“国家电网”蓝色工作服的电力工人正卖力地用肩膀拖着一根硕大的电缆线前行,他们的目的地是村子西头正在深探的一口取水井。
受气候干旱影响,迤沙拉村村民饮水日渐告急,村里的四季豆也正等水浇灌。为解决这个难题,迤沙拉村村委会决定由村集体经济出资打一口水井,但抽水必须要有电才行,于是4月25日,村委会负责人将电话打进平地供电服务站,请求帮助。
了解到情况后,平地供电服务站当天就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村踏勘,并制定供电方案。28日上午,电力工人将供电施工需要的电缆等材料运送到村子,为了不影响迤沙拉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名村的村容村貌,他们采取敷设地埋电缆线的方式将电缆敷设到井边,并一鼓作气完成电缆敷设、安装等工作,完全具备送电条件。
“电力部门一诺千金,给你们点赞!”供电施工完成后,迤沙拉村党支部书记毛建桦握着现场电力工人的手感激地说:“及时送电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感谢你们把最精准的服务送到群众需要的最后一米!”
记者了解到,就在迤沙拉村,今年1月,国网攀枝花供电公司首批“村电融合便民服务点”正式入驻,每逢周一,供电服务站台区经理都会来到便民服务点,解答村民们的用电咨询和业务办理,并教授村民群众使用“网上国网”APP进行电费查询、缴纳等,为大家提供用电便民服务,迤沙拉村也成为了条件成熟完善的“电气化示范村”。
新闻推荐
□戴若冰“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这是我母亲当姑娘时就有的观念。母亲出生在一个“木匠世家”,母亲的曾祖父是木匠,爷爷...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