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个圈层”重塑城市发展空间
□本报评论员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在“三个新”背景下,攀枝花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既面临着新使命,也迎来了新机遇,市委书记张正红在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议上作的主题报告,结合省委对攀枝花的发展定位和攀枝花未来发展机遇,将“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锚定为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并创新提出“三个圈层”这一空间架构和方法论。
“三个圈层”从攀枝花市域、川西南滇西北区域、国内国际重新构架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是紧密结合攀枝花市情实际和内外环境,审时度势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是深入贯彻“三个新”重要要求和“八个更加注重”部署的科学认识和创新实践,是推动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关键。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三个圈层”的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自觉将本部门、本行业、本领域工作放在“三个圈层”中谋划推进,以前瞻性思维推动创造性落实,着力做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发展能级,努力在区域竞争中占得先机、赢得主动。
要做强“内圈”,建好“根据地”。我们必须聚焦重点,聚焦产业发展,打造世界级钒钛产业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产业集群,全链条重塑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布局碳中和,走出一条超常规发展之路。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要在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和环境治理等方面集中规划建设、全面赋能,着力优化城市结构,推动形成“一城一市一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实现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和生态容量相适应,促进全市经济强起来、群众富起来、人气旺起来、城乡美起来,不断增强区域引领、集聚、辐射、带动能力。
要深耕“中圈”,唱好“重头戏”。积极面向川西南、滇西北5市(州)特别是相邻县(市),加快构建一小时、两小时交通圈,促进区域政策协同、要素协同和产业协同。优化升级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引导周边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要素高效流动和有效聚集,推动产业分工协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环境共建共保、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开放发展合作共赢。加强区域教育、医疗等高地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要素,提升城市建设、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形成有效竞合、互补互促、共同发展的区域协同格局。
要融入“外圈”,激活“力量源”。全力推动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宜西攀高铁、攀宜高速公路、机场迁建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大力承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国内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并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滇中、黔中城市群发展战略,深入对接融入成渝自贸区、云南自贸区建设,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跨境贸易平台。
“三个圈层”有机统一、相互作用,共同支撑攀枝花和川西南滇西北区域的发展。我们要按照“增量产业→增量企业→增量就业→增量人口”的逻辑,深度挖掘优势,找准突破口,形成加快发展的整体合力,掀起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发展的高潮,为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作出更大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肩负历史的重任,攀枝花驶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构建三个圈层,加快建设川西南...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