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攀枝花康养成了一种习惯” 仁和区荔园“候鸟”老人们的康养生活

攀枝花日报 2021-03-04 05:37 大字

□本报记者 王南桢

“这里是攀枝花,红艳艳的花儿和太阳说话,这里是钒钛的故乡……”近日,记者刚进入仁和区荔园度假中心,就听到一阵歌声传来,原来是在该中心康养的“候鸟”老人们正在二楼排练厅跟着老师练唱攀枝花市歌《太阳在这里歌唱》。

“练唱歌曲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年冬天一到攀枝花就开始排练,元旦、春节都举办了联欢会,大家在一起很热闹、开心。”荔园候鸟合唱团负责人陈继恒说,今年除夕,荔园度假中心举办的春节联欢会上大家共表演了18个节目,在这里过了一个开开心心的春节。

在这群老人参加合唱的同时,其余老人在参加打太极拳、跳广场舞、练柔力球等活动。刚打完太极拳的付官碧今年72岁,她告诉记者,在该中心康养的老人们一般早上6点过起床,8点去吃早餐,上午9点开始参加到各自喜欢的文体活动中;吃过午饭休息后,又参加竞技麻将、下象棋、书画等活动,晚上还有交谊舞等活动,“星期一到星期五,都安排有统一的文体活动,周末自由组合去逛街或到近处游玩。在这里,我们每天参与到喜欢的文体活动中,过得很充实、很开心。”

现在,在荔园度假中心康养的“候鸟”老人共有110多人,来自成都、绵阳、重庆等地。他们中既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学术专家,也有老党员、老军人、老干部。虽然他们的身份各异,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爱上了攀枝花的山山水水和冬日暖阳。

攀枝花的康养魅力

“到攀枝花过冬已成了一种习惯。”来自成都的李代忠说,他退休那年,听朋友说攀枝花冬天暖和,于是就来到攀枝花过冬,后来就一发不可收,已连续15年来这里了。刚开始住一两个月,现在一般三四个月,有的时候还住上七八个月,“虽然也有朋友推荐去海南、广西过冬的,作为四川人我还是觉得更适应攀枝花的饮食习惯和人文关怀。现在已经形成了条件反射,每年11月就想往这里跑。2019年成昆铁路断道,我们一起有50多人包客车都来了这里。”

85岁的粟国钧老人说:“在攀枝花过冬很好,我是70岁来的,今年也已15年了。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有时准备去二楼洗衣服时,都是康养志愿者帮我洗好、送来的。”

2018年底,在荔园度假中心康养的“候鸟”老人们响应号召,成立了荔园康养临时党支部,设有党小组长和分管宣传、组织、生活等方面的志愿者委员,所有文体活动都是由党支部开会商量安排。“抱团养老是我们团队的一个特色,在养老过程中,团队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互敬互爱、互帮互学、和谐包容’的团队精神。”担任荔园康养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陈继恒说,在这里康养,大家互相尊敬,不管是熟悉的还是新来的,彼此间都很热情,有了困难互相帮助,谁生病住院了都去看望,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8年前,陈继恒为给父母找个养老过冬的地方来到攀枝花,从此就离不开了。他说,现在他和母亲、姐姐、姐夫等共有9个人在这里康养,同时通过互相之间的宣传,又有不少朋友也一起来了。陈继恒的团队与度假中心是合作关系,平时由团队自发管理团队人员,度假中心提供各种配套服务,“抱团养老更能维护消费者利益,自己决定康养生活做什么、吃什么,让老人们在团体活动中找到快乐,体现应有的尊严和价值,更好发挥余热。”

在康养生活中,大家互相学习、良性互动,团队里的志愿者老师举办了3期智能手机培训,现在连80多岁的康养老人都学会了网上购物。合唱团积极参加仁和区、村里的各种联欢活动,团队里的声乐老师还到市里做专题演讲等。陈继恒说,在这里有爱好可以施展,每天能和朋友一起做喜欢的事,感觉很舒服,“觉得这里就像一个‘世外桃源’,团队成员年年都想来。”

康养产业大有可为

李代忠说,攀枝花气候优势明显,瓜果蔬菜丰富、品质好。在攀过冬这么多年,亲身感受到攀枝花康养产业的发展变化,亲眼见证仁和区委、区政府把一个类似“龙须沟”的大河沟建成了现在漂亮的滨河公园。攀枝花火车南站也建得很漂亮,“我还专门坐动车到昆明去玩了一回,等今后成昆复线全线通车就更好了。”

付官碧被康养老人们称作“新闻官”,这几年,她自发在荔园微信群编发“晚间新闻”,内容包含攀枝花新闻、国际国内新闻和当天发生的好人好事等,积极宣传社会正能量。“我身体不好、怕冷,当时也是听朋友说攀枝花阳光灿烂、瓜果飘香,来了,就不想走了。”付官碧说,不光是眷恋这里的花、果,还对攀枝花环境、人文非常满意。以前夏天回去后在青城山避暑,但感觉还是太潮湿,手脚痛,腰也不舒服。去年7、8月份呆在这里感觉很舒服,今年他们有部分人准备4月份回去处理点事,6月份就过来长住。

“‘候鸟’老人一般夏天往凉快的地方跑,攀枝花如果能让‘候鸟’老人们夏季都留在这里康养,就更了不起了。”李代忠说,现在攀枝花的康养机构大多在郊外,感到交通和就医还存在一些困难,如果能解决好这方面的问题就更好了。

陈继恒认为,近年来,攀枝花市委、市政府把“阳光”跟“钒钛”提到同样高度的发展战略非常正确。随着康养产业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城市建得越来越漂亮。现在康养老人看病,异地社保卡也能用了。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在发展康养产业时,可向文化这方面探索着力,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样,未来攀枝花一定能成为一个“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地方。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高质量推进征兵工作 已有1289名应征青年报名参军

本报讯(段宏明记者吴晓龙)3月1日,记者从市征兵办获悉,截至当天,全市已有1289名应征青年报名参军,其中大学生683人。据...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