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关爱润泽老人心 西区大宝鼎街道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攀枝花日报 2020-10-26 06:39 大字

社区志愿者为唐志成老人按摩。蔡秀珍老人露出开心的笑容。

□本报记者周越特约通讯员温继燕

“游书记,今天你不忙啊,又来看我们!”

“李叔,脚还痛不?”“不痛了,不痛了,谢谢你们关心啰。”

“王孃,身体好啦?”“好多了,正要去菜市场逛一逛呢。”

……

10月22日,行走在西区大宝鼎街道小宝鼎社区的不同小区内,一路上,不时有老年人向社区工作人员打招呼,工作人员也一一询问着老人们的情况。

目前,大宝鼎街道辖区60周岁以上老人共计2351人,其中80周岁以上的老人308人,享受低保的老人4人,身有残疾的老人28人,空巢、独居老人64人。

大宝鼎街道党工委书记何鹏说,为适应社会老龄化发展趋势需求,让辖区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大宝鼎街道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大胆尝试,整合资源,有针对性地为老年人提供高标准、高质量的居家养老服务。

党建引领 提供慰老志愿服务

凌云巷3号附22号,唐志成老人一个人居住在老式平房里,里里外外都很整洁。

“我今年75岁了。社区的人每周都来看我两三次,帮我打扫卫生、洗衣服、洗菜,还给我按摩。我虽患有冠心病、颈椎病,但生活还能自理,他们来帮我,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唐志成笑呵呵地说。

唐志成是小宝鼎煤矿的一名退休矿工,1966年参加三线建设来到攀枝花。唐志成的妻子去世得早,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对小宝鼎有着深厚感情的他选择一个人居住在小宝鼎。

“在这里,我可以每天出去走走,到社区看看报纸杂志,和老朋友们摆摆龙门阵,累了回家看看电视,一日三餐都有规律。如果有自己处理不了的事情,子女赶不回来,社区都会帮我解决,我喜欢在这里养老,生活很舒心。”唐志成说。

其实,这是大宝鼎街道探索居家养老服务的一个缩影。

大宝鼎街道依托西区鼎惠公益服务中心,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负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摸清辖区老年人的各种需求。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吸纳乐于奉献的低龄老人、中青年群众参与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中来,形成“以老扶老”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

街道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成立各类志愿者队伍,目前有医务志愿队、党员志愿队、青少年志愿队、巾帼志愿队、科普志愿队、文体志愿队等10多支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截至9月底,已为辖区空巢、独居、残疾老人等提供各类慰老志愿服务2850次。

惠民利民实施老年人健康服务

“谢谢你们,又来看我了!”来到小宝鼎路46号1栋的蔡秀珍老人家,85岁的她扶着墙一步一步挪动出来,笑容满面地跟大家打招呼。

蔡秀珍老人的儿子孔凡林说,母亲1958年摔断了腰,从此便无法独立行走。能有现在的生活,全靠组织的关心和照顾。

说起这个,性格乐观的蔡秀珍老人告诉记者:“我每天都会坚持锻炼,让双腿更有劲。现在社区的小杨隔两天就会来帮我按摩,那真是身体舒服,心里也舒服。”

老人说,自己年轻时爱唱歌,现在爱看电视剧,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回忆起自己的过往,不到40岁丈夫去世,身有残疾的蔡秀珍一人拉扯着一双儿女长大。“感谢党和政府,才有今天的日子。单位分房子的时候,考虑到我的情况给我分的一楼;改造水管时,在门前特意横了一根水管,这样我每天就能扶着水管活动活动了。”

对于现在的生活,蔡秀珍老人很是满足,儿女孝顺,社区有贴心服务,国家政策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幸福。

近几年来,西区政府落实了大量惠民利民工程,如大病救助、全民医保等,着实为老年人就医减轻了负担。在此基础上,大宝鼎街道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建,组织医务人员定期为老年人免费测量血糖、血压,进行健康体检,建立“一户一档”健康档案,并进行健康跟踪服务。同时,结合社区的便民利民活动,经常组织医务志愿者为老年人义诊,开展健康咨询、举办健康讲座,每年还面向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开展免费健康体检、免费赠送定额医疗卡等活动。今年以来,共计落实老年人电话预约入户义诊29次,健康讲座7次,通过电话、微信等渠道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3360条。

“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何鹏说,大宝鼎街道将继续深入挖掘基层资源,努力构筑一个适应老年人生活习惯、满足老年人心理需求、有助于老年人安度晚年的温馨和谐的宜居环境,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新闻推荐

劳务比选公告

我公司拟对太谷广场、银泰北地块、攀商首院燃气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劳务进行对外公开比选。太谷广场、银泰北地块项目需...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