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秀美拉鲊古渡 诸葛亮南征过江处

四川日报 2020-08-31 05:48 大字

《出师表》中提到“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当年诸葛亮五月渡泸的地点,就在攀枝花市仁和区的拉鲊古渡。

江水湍急,险滩暗礁,对古人来说,乘木船过江是惊心动魄的。诸葛亮南征孟获选在拉鲊过江,不仅因为这里是古南丝绸之路上的蜀滇古渡,水流稍缓,还因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从拉鲊过江后,河滩开阔,山势平缓,便于集结军队。

当年诸葛亮率军从拉鲊渡江后,沿丝路古道顺山谷登山,到了望江岭。这里居高临下,可以扼守渡口,随时监视渡口动向。望江岭上怪树丛生、长风浩荡,奇花异草数不胜数。

据说,当年诸葛亮就是被这里幽雅的环境和秀丽的风光所吸引,当他款步下山,见到格地村(今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格地村)后面有一块高数丈的青色蹲蛙石,便将心中的百般感慨化为“可以栖迟”四个大字,意思是登山后可以在这里停留等待。他还让工匠把四个字刻在石头上。神奇的是,直到今天,这四个字虽然历尽千年风雨洗礼,却依然字迹清晰。

作为四川通往云南的必经之渡口,拉鲊的文化墨宝不止诸葛亮这一处。千百年来,诸多墨客骚人在这里凭吊古今,揽丝路之风云,寄怀古之幽情。像旅行家徐霞客、从威尼斯来中国的马可波罗,还有出使西汉的掸国使者师会、东汉将军刘尚、张献忠的麾下大将刘文秀,当年都从这里渡江入滇,也大多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文。

从拉鲊渡江不是古人的专属。上世纪60年代时,攀枝花钢铁基地选址、建设初期,首批进入攀枝花的建设者便是从拉鲊过江的。

因为这里浓郁的人文底色,自2000年以来,拉鲊古渡被开发为旅游景点,从曾经的小木船,到现在的轮渡,拉鲊古渡继续等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发现它的美。本报记者唐子晴整理

新闻推荐

营造和衷共济和睦相处和谐发展良好局面 五市(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作联席会在攀召开

本报讯(记者徐杨实习记者李东霖)8月27日上午,攀枝花、凉山、楚雄、大理、丽江五市(州)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跨区域协...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