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森林草原防灭火条例(草案)(代拟稿)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森林草原资源,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草原防火条例》《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攀枝花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条例适用于攀枝花市行政区域内的森林、林木、林地和草原火灾的预防、扑救和处置。城市市区除外。
第三条【方针原则】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灭结合、高效扑救、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体制】 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和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政府主要负责人承担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分管负责人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第五条【指挥机制】 市、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设立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本行政区域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统一组织和指挥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建立专职指挥制度,加强对专职指挥人员的培训,推进森林草原火灾扑救专业化、规范化。
第六条【投入机制】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森林草原防灭火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保障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建设、宣传培训、计划烧除、预防巡查、队伍建设、扑救等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探索和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多层次、多渠道、多主体的社会投入机制。
第七条【风险转移机制】 鼓励和支持森林、林木、林地和草原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参加森林草原火灾保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对森林保险提供保险费补贴。
第八条【联防机制】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联防机制,划定联防区域,明确联防职责,制定联防制度和措施,共同做好联防区域内的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第九条【群防机制】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预防森林草原火灾、报告森林草原火情、提供火灾案件线索的义务。
第二章 森林防灭火职责
第十条【政府职责】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负总责的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制度,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体系和森林草原防灭火队伍建设,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教育和预防扑救工作,及时处置森林草原火灾。
第十一条【森防指职责】 市、县(区)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设指挥长、副指挥长,成员由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当地驻军的领导组成。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落实有关森林草原防灭火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检查和督促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工作;
(三)制定森林草原防火工作计划和措施,健全完善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以及保障制度,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检查,督促有关森林火灾隐患整改;
(四)指导地方专业和群众扑火队伍建设,组织森林草原防灭火专业人员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推广使用森林草原火灾预防、扑救的先进技术和设备;
(五)启动本级处置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扑火方案,统一组织和指挥扑救森林草原火灾;
(六)开展火情监测、火险预测预报,协调解决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七)其他应当由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履行的职责。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参照前款规定履行相关职责。
第十二条【部门职责】 市、县(区)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草原防火的监督和管理工作,履行防火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控、日常巡护、隐患排查整治、监测预警等职责。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急管理部门负责森林草原火灾扑救、协调调动救援力量、发布灾情信息、受灾群众临时安置和生活保障,督促行业管理部门监督相关企业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公安机关负责火场警戒、交通疏导、治安维护、火案侦破工作,根据公安机关职责配合做好其他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根据森林草原防火工作需要,可以建立监测预警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森林草原火灾监测预警工作。
市、县(区)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森林草原防灭火有关的工作。
第十三条【林区生产经营管理单位职责】 森林、林木、林地和草原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林区的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应当按照县(区)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要求,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制,划定森林草原防火责任区,明确森林草原防火负责人,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履行森林草原防灭火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制定野外火源管控措施、定期检查维护森林草原防灭火基础设施、设备和宣传标志,及时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安全检查、消除火灾隐患等职责。
森林、林木、林地和草原的经营单位和个人,承担其经营范围内的森林草原防火责任。集体林林权流转后,除合同另有约定外,森林草原防灭火责任由流入方承担。林权流入方无法履责的,由与其签订协议(或合同)的林权权利人落实防火责任,集体林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监管。
有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将森林草原防火纳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明确相关人员,协助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林场等管理机构应当做好管理范围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林区内的铁路、公路经营管理单位应当负责本单位所属林地的防火工作,并配合当地人民政府做好铁路、公路沿线森林草原火灾危险地段的防火工作。
在森林防火区内架设和经营电力、通讯设施和铺设石油、天然气管道以及生产、存储、装卸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等,其建设单位或者经营管理单位应当配套建设森林草原防火设施,配备灭火器材设备,在森林草原火灾危险地段开设防火隔离带,设置防火安全警示标志,组织人员巡查检查,排除森林草原火灾隐患。
在森林防火区依法开办工矿企业、设立旅游区或者新建开发区等,应当将森林草原防火设施的建设纳入规划方案,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在森林防火区成片造林的,应当同时配套建设森林防火设施。
其他在森林防火区开展各类经营、管理、施工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在当地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的指导下,做好管理范围内的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第三章 森林草原火灾的预防
第十四条【防火期和高火险期】 每年12月1日至次年6月30日为全市森林草原防火期,2月1日至5月31日为全市森林草原高火险期。
县(区)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延长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草原防火期和森林草原高火险期,向社会公布,并报市人民政府和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备案。
第十五条【防火区和高火险区】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状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将林地及林地边缘以外不少于100米的范围划定为森林防火区,并根据森林火灾发生的特点及危险程度划定森林高火险区。划定的森林防火区和森林高火险区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六条【禁止行为】森林草原防火期内,在森林防火区和草原禁止下列行为:
(一)吸烟、烧纸、烧香、烧蜂、烧荒、烤火、野炊、使用火把照明、焚烧垃圾、燃放烟花爆竹和孔明灯等;
(二)使用烟熏、火攻、电击等方式驱虫驱兽;
(三)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物品进入森林防火区;
(四)擅自实施烧除、炼山造林、勘察、开采矿藏和建设工程的野外用火;
(五)擅自进行烧灰积肥、烧秸秆、烧炭等野外农事用火;
(六)其他易引发森林草原火灾的行为。
第十七条【野外用火审批】 森林草原防火期内,禁止在森林防火区和草原野外用火。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以及计划烧除、炼山造林、勘察、开采矿藏、工程建设等特殊情况,确需野外用火的,应当向县(区)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交野外用火申请。野外用火申请应当包括用火时间、地点、面积、目的以及防灭火安全措施等内容。
县(区)人民政府或者其委托的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接到野外用火申请后,应当核查用火单位或个人的申请及防灭火安全措施,并依法予以审批。
经批准野外用火的单位或个人,应当按照批准文件的要求,在风力和火险等级三级以下实施野外用火,并采取下列措施:
(一)开设必要的防火隔离带;
(二)确定用火责任人,监管用火现场;
(三)预备好应急扑火力量,并准备好扑火工具;
(四)用火后彻底清灭火种,确保安全;
(五)落实其他相关的安全措施。
第十八条【实弹演习、爆破审批】 森林草原防火期内,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和草原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征求市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意见,报经省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灭火措施。
第十九条【禁火令】 森林草原防火高火险期内,遇有高温、干旱、大风、强雷暴等高火险天气,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发布禁火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应当严格管理。
第二十条【应急预案】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乡(镇)人民政府、有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街道办事处、林业草原经营单位和个人,根据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制定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办法;村民委员会应当按照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办法的规定,协助做好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工作。
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和森林草原火灾应急处置办法应当适时修订。
市、县(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每年组织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演练。
第二十一条【火险预警】 市、县(区)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森林草原火险预警监测及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森林草原火险气象自动观测站,建立联合会商机制,及时制作发布森林草原火险预警预报信息,提高森林草原火险天气预报、警报的准确率和时效性。
在高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时段,县(区)气象主管机构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降低森林草原火险等级。
第二十二条【防火规划】 市、县(区)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本级应急管理、发展改革、财政、交通运输等部门,根据上一级森林草原防火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编制森林草原防火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
森林草原防火规划应当包括森林草原防火现状分析、防火目标、火险期、火险等级、火险区划、防火经费、基础设施、物资储备、扑救队伍、人员培训、宣传教育、预警监测、科技支撑、防火保障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市、县(区)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应急管理等部门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分别负责森林草原防火、灭火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防火基础设施和物资装备】市、县(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森林草原防火规划,加强下列森林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物资装备配备:
(一)设置火险预警、火情监测设施,建立森林草原防火预警监测系统;
(二)按照国家和省的有关标准,因地制宜营造生物防火林带;
(三)在森林高火险区,选择耐火阔叶树种进行林分改造;
(四)配备森林草原防灭火交通运输工具、灭火装备和器械;
(五)根据防火需要,开设防火隔离带,建设森林防火道路、消防水池等设施;
(六)完善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信息系统和通信系统建设;
(七)建立森林草原防灭火物资储备仓库,按照规定储备必要的物资,并定期进行补充、更新;
(八)根据防灭火需要,修建森林航空消防机场、野外停机坪和取水点,完善航空护林基础设施。
森林防火区内的村庄、企业、学校,以及仓库、部队营房、重要设施、宗教场所、名胜古迹、公墓及其它殡葬服务机构等周围,铁路、公路两侧,由其责任单位负责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营造生物防火林带。
第二十四条【设施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和侵占森林防火通道、标志、宣传碑(牌)、瞭望台(塔)、隔离带、生物防火林带、航空灭火设施、视频监控、通讯设备等设施设备,不得干扰依法设置的森林防火专用电台频率的正常使用。
第二十五条【巡山护林制度】乡(镇)人民政府和有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街道办事处、国有林场以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特殊保护区域的管理机构以及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者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护林员,为护林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并负责护林员的培训和考核。
集体林承包经营者应当根据森林草原防火需要,成立互助联防小组,在防火期内推行轮流值守制度。
护林员承担下列职责:
(一)宣传森林草原防火法律法规和森林草原防火安全知识;
(二)巡山护林,报告火灾隐患。
(三)劝阻并协助查处违反规定的野外用火行为;
(四)及时报告火情,协助调查森林草原火灾案件。
护林员在执行森林草原巡护任务时,应当佩戴由省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或印制的标识。
第二十六条【扑火队伍能力建设】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在防火期间主要承担森林草原灭火任务,兼顾森林草原防火巡逻巡护任务;高火险等级时段带装巡护,或与地方专业扑火队伍混编巡逻;非防火期负责组织地方扑火队伍进行防灭火培训和防灭火演练。
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地方专业防扑火队伍;乡(镇)人民政府、有森林草原防火任务的街道办事处和国有林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半专业扑救队伍;队伍建设管理单位应当为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配备专业装备,保障防扑火人员的经济待遇,为扑救队伍成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有条件的应当为专业防扑火人员购买社会保险。
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建立群众防扑救队伍。鼓励为群众扑救队伍人员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专业、半专业和群众扑救队伍应当定期进行培训和演练。
第二十七条【林木采伐措施】 因林木生长危及电力、石油、天然气等设施安全,导致森林草原火灾隐患的,相关单位应当依法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确需砍伐林木的,应当依法报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八条【计划烧除】 县(区)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按照计划烧除相关规程,组织林业和草原、应急管理、生态环境、气象等部门,结合实际,科学制定林下可燃物计划烧除方案。计划烧除方案经同级人民政府同意后组织实施。
对不具备计划烧除条件的林地,应当开设防火隔离带或者采取人工割除等方法清除可燃物,消除火灾隐患。
第二十九条【文明祭祀】 倡导文明祭祀,推广鲜花祭祀、植树祭祀、网上祭祀等方式,减少森林草原火灾隐患。森林草原防火期,防火区内禁止焚烧香烛纸钱、燃放烟花爆竹等明火祭扫行为。
第三十条【监护责任】 森林草原防火期内,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负有监护责任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被监护人野外用火、玩火。
第三十一条【防火检查】 市、县(区)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林业和草原、应急管理、经信、公安、交通等部门对森林防火区内有关单位的森林防火工作和设施建设等情况进行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积极配合,不得阻挠、妨碍;对检查中发现的森林火灾隐患,市、县(区)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下达森林火灾隐患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消除隐患。
第三十二条【设卡检查】 森林草原防火期内,县(区)人民政府可以设置临时性入山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点;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可设立临时性森林草原防火检查站。执行森林草原防火检查任务的人员应当佩戴专用标志,对进入森林防火区和草原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和登记,对携带的火种、易燃易爆物品以及其他可能引起森林草原火灾的物品,实行临时代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
第三十三条【宣传教育】 市、县(区)人民政府林业和草原、应急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工作,在森林防火区、社区、学校宣传森林草原防火的法律法规和森林草原防火安全常识,增强公众的森林草原防火意识。
新闻、广播电视、文化和旅游、交通、民政、城管、网信等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公益宣传教育工作。
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机构应当将森林草原防火纳入消防知识教育的内容。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加强对被监护人的防火教育。
每年12月为全市森林草原防火宣传月,每年3月12日为集中宣传日。
第四章 森林草原火灾的扑救
第三十四条【值班制度】 在森林草原防火期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急管理、林业和草原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林区各类企事业单位、经营主体等,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做好预防和扑救的各项准备工作。对参加森林草原防火值班、火灾扑救的人员,无法安排补休的,应当给予补助。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森林草原火灾应当立即报警。当地人民政府或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接到报警后,应当立即调查核实,采取扑救措施,并按规定报告上级人民政府和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
全市森林草原火灾报警电话为12119。
第三十五条【信息报送】 森林草原火灾信息由县级以上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办公室归口管理、及时上报,并向社会发布。发生下列森林草原火灾,县(区)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报告市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
(一)发生在省、市(州)、县(区)交界地区的;
(二)发生在自然保护区、以森林草原为主要景观资源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城市视野区的;
(三)威胁居民区或者重要设施的;
(四)6小时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
(五)预计受害森林面积达到10公顷以上的;
(六)出现人员伤亡的;
(七)需要上级或者辖区外支援扑救的;
(八)其他需要报告的情形。
第三十六条【扑火指挥】 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县级以上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森林草原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启动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或应急处置办法。
启动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的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应当立即组织应急管理、林业和草原、公安、气象等指挥部成员单位赶赴现场,组织扑救工作。
现场组织扑救应成立前线指挥部及相应工作组,前线指挥部负责制定扑救方案;前线指挥长由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指挥长或其指定的人员担任,按照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前线指挥部工作规范,负责统一组织指挥火灾扑救和与扑救相关的其他工作;有森林消防队伍参加灭火时,森林消防队伍现场最高指挥员担任副指挥长。
第三十七条【安全红线】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后,应当及时疏散转移受火灾威胁人员,保护重要设施安全。按照火情不明先侦察、气象不利先等待、地形不利先规避要求,选择科学安全高效的扑救方式,落实安全扑救规定,组织开展扑救,防止造成人员伤亡。
第三十八条【扑救力量】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应当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和地方专业防扑火队伍为主要力量。参加火灾扑救的队伍应当按照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实施扑救,并做好扑救人员的安全防护等工作。
扑救森林草原火灾不得动员未成年人、孕妇、残疾人以及其他不适宜参加森林草原火灾扑救的人员参加。
第三十九条【应急权限】 因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需要,市、县(区)人民政府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机构可以决定采取开设隔离带、清除障碍物、应急取水、局部交通管制等应急措施。
因扑救森林草原火灾应急需要征用物资、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的,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决定。森林草原火灾扑灭后,应当及时返还被征用的物资、设备和交通运输工具,依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第四十条【清理余火】 森林草原火灾扑灭后,火灾扑救队伍应当对火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余火。经火场前线指挥部同意,可交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人员看守火场,防止复燃。
第五章 灾后处置
第四十一条【调查评估】 森林草原火灾扑灭后,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林业和草原、应急管理、公安等部门及时对起火的时间、地点、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扑救情况、物资消耗、人员伤亡、其他经济损失等进行调查和评估,形成专题调查报告,报送本级人民政府,并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当地人民政府应当根据调查报告,确定森林草原火灾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依法处理。
一般、较大森林草原火灾损失,由县(区)人民政府组织进行评估;重大森林草原火灾损失,由市人民政府组织进行评估。森林草原火灾等级具体划分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二条【迹地恢复】 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后,森林、林木、林地和草原的经营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采取更新造林、补播草籽和人工种草等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草场植被,火灾肇事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相关费用;起火原因不明的,由起火单位承担相关费用;火灾肇事单位、个人或起火单位确实无力支付的,由火灾发生地的县级人民政府负责采取更新造林、补播草籽和人工种草等措施,恢复火烧迹地森林、草场植被。
第四十三条【重点乡镇监督管理制度】 建立森林草原火灾重点乡(镇)监督管理制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由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重点监督管理对象:
(一)发生造成重伤1人以上的,或者受害森林面积在10公顷以上的森林火灾;
(二)年度内发生3次以上森林火灾的;
(三)迟报、瞒报或者谎报森林火灾造成重大影响的。
市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进行约谈,要求其采取措施及时整改。约谈整改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开。
被确定为重点监督管理对象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监督管理期限一般为一年,有关部门对其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视情节轻重决定是否给予相应的处分。
第四十四条【拒不执行政府命令】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拒不执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的禁火令,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五条【保底条款】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法律、行政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时效期限】本条例自 年月 日起实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岳蕾娅)8月18日,记者在攀枝花公园盆花园附近看见,工人们正在对新建的公厕进行施工。攀枝花公园改造提升项目...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