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当“管家”幸福有“质感” 东区老旧小区自治管理走笔
□冯丹 本报记者 陶泓霖
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心。为不断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和对更高生活品质的追求,东区认真作答基层社会治理的考卷。
东区大渡口街道东方红社区管辖的物资小区是一个有285户居民的老旧小区,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这里80%以上的居民是中老年人。
与近年发展起来的居民小区相比,物资小区还保留着攀枝花开发建设之初“先生产、后生活”的影子,一座“苏式建筑”坐落在小区里。今年已是古稀之年的顾国源老人向记者讲述:“这座‘苏式建筑’是我们小区最老的建筑,里面有舞台,‘老物资局’在的时候经常在这里开大会。”
2015年,随着物资小区被纳入东区首批老旧小区改造,居民参与基层治理的“主人翁”意识愈发强烈,小区自治小组成了居民共建美好家园的“主心骨”。
小区怎么管 居民说了算
在顾国源老人的眼里,楼房建筑工艺的更新换代是大家一步步迈进小康生活的历史见证,这个观点得到了物资小区居民胡志全和黄永安两位老人的认同。
“我是部队转业来到攀枝花的,刚来的时候就在物资小区扎下了根,在那个备战备荒的年代,我们喝的水是从金沙江抽上来的泥巴水,要放明矾沉淀了以后才能烧开了喝;我们住的房子是席草棚,后来条件慢慢改善了,才住上了‘干打垒’。”黄永安老人回忆说。
泥巴水、席草棚、干打垒……相较于过去艰苦的生活条件,黄永安笑着说:“现在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电、气都接进了家,许多家庭都拥有了小汽车。这些生活场景,在我们刚到攀枝花的时候,是想都想不到的。”
与许多老旧小区情况相同,物资小区在建设之初,单位停车场就是最开阔的区域。随着小区管理职能移交到社区,曾经的单位停车场也走向市场化运作,在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困扰,车辆乱停乱放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会出现应急通道被占用的情况。
“小区移交社区管理以后,居民的生活诉求很少反映到单位上,而更多是找社区出面解决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物资小区在区级部门和社区的指导下,2016年筹备建立了居民自治小组。”顾国源说。
“物资小区居民自治小组成立后,对停车场进行了统一管理,并且在小区道路上规划了停车位,这样不仅方便了小区及社会车辆进出小区,也畅通了应急通道。通过居民自治,物资小区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得到解决,通向老百姓心坎里的路也更宽敞了。”东方红社区党委副书记张会说。
居民自治小组的建立,把小区管理的“话语权”交到居民手中,居民自治让物资小区焕发出新活力。“自从成立了自治小组,大家齐心协力把家园建设好,居民们都可以从中得到实惠,就连小区的房价都涨了不少。”顾国源笑着说。
小区更和谐 居民来点赞
和谐是构建小康社会的重要细胞。
在物资小区,和谐不光体现在邻里之间的互助互爱上,也体现在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上。
居民自治小组不光是小区居民意愿的“倾听者”“记录者”,更是居民共同意愿的“执行者”。
过去,物资小区里个别楼栋等地存在卫生死角,垃圾遍地、杂草重生、蚊虫滋生。说起小区原来的生活环境,黄永安直摇头:“原来抄个水表都没有地方下脚,许多居民的水表箱都被杂草遮得严严实实。”
“小区没有健身场地,而这些老房子的边角旮旯正好连在一起,统一进行清理打造,不仅消灭了卫生死角,还腾出了居民的活动场地,一举两得。”胡志全说,这一想法得到了广大居民的支持,居民自治小组综合大家的意见,在区级有关部门、街道以及社区的指导下,利用停车场收益对小区闲置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起了居民健身小广场和休闲凉亭,现在居民们练太极、健步走、跳广场舞都可以在小区里进行。
物资小区把公共资源进行统筹管理,盘活闲置资源,居民的生活空间不仅有宽度的扩展,更有深度的延伸。现在的小区,不仅有党员活动室、居民健身场所,还有文艺晚会、法律宣传、技能培训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活动,居民们都说:“现在,我们都是小区的‘管家’,大家把好的意见提给居民自治小组并得到落实,心里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新闻推荐
□孔令琪本报记者王南桢眼下,正值烤烟成熟采收烘烤的关键时期。走进仁和区田间地头,到处都是烟农忙碌的身影,大家忙...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