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房村:《村规民约》成基层治理“利器”
核桃树组村民投工投劳建起小钢架桥。□滕德银本报记者王南桢文/图
基层治理的最终目标是使基层自治制度得到切实落实和良好运行,社会组织逐步成熟,民众自治能力不断提高。
仁和区啊喇乡官房村善于用好《村规民约》这一“利器”,让《村规民约》从虚到实不断完善,群众的自治能力明显提升。
2019年,官房村被四川省委政法委评为“六无”社区;今年,官房村党总支被仁和区委授予“治理先锋”荣誉称号。
“软弱”《村规民约》形同虚设
“在2014年前,我们的《村规民约》仅有八九条,发到村民手中,本质上就是一张不起任何作用的白纸。”7月18日,提起《村规民约》,官房村老党员欧朝元坦言。
《村规民约》为何形同一张白纸?欧朝元说,以前村里、村民小组开会,吵吵闹闹是常事,事情经常是不了了之;村组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不高,上交矛盾的时候很多……虽然有《村规民约》,但对群众的管理、约束、教育形同虚设。
基层治理工作要见成效,群众自治必须跟上来。2014年7月,为弥补基层治理上的这一短板,刚上任的党支书唐定海决定,通过党员干部带头,修改完善《村规民约》,让“软弱”的《村规民约》逐渐“强起来”和“硬起来”。
如今,通过不断完善,官房村的《村规民约》已有18条。村党支部要求村组,大会小会都要讲讲《村规民约》,邻里之间有问题也要通过《村规民约》来解决。
让《村规民约》逐渐“硬起来”
让《村规民约》“强起来”和“硬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在2014年前,我们小组的集体财务问题,群众怀疑的地方多,一开会就吵闹。”瓦窑组组长李忠平说,后来村支两委多方面收集材料,形成财务管理方面的“村规民约”,召开会议公布后,问题解决了。现在大家都很信任村组的党员干部,群众在遵守和执行《村规民约》上都是自觉自愿、心服口服。
今年3月,按照村支两委的要求,小组与小组之间交叉检查卫生,用的就是《村规民约》里的条款:“对家庭及周边脏乱差,经教育拒不改正的,一律在村委会及各村民小组的‘五看一比’公示栏通报。“只有按规定办,不怕得罪人,《村规民约》才会‘硬起来’,才能成为群众自我教育、约束和管理的好办法。”老厂组的陈明玉深有感触地说。
唐定海说,《村规民约》逐渐“硬起来”主要靠三招:党员干部带头遵纪守法,牢记党员和干部的身份、责任,突出‘公心’二字,执行中做到公正、公道;党员干部要心有群众,时刻牢记群众问题无小事;依靠党员和群众,不断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加大宣传,让它逐渐成为村级事务管理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解决相关问题上作为重要的“依据”。
当前,官房村正准备把集体经济的发展、集体资金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做文明村民写进《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成为自治“利器”
今年5月,核桃树小组组长陈明金用《村规民约》干了一件让群众和自己都很满意的事情。
当时,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核桃树组要建一座小钢架桥,党员们都主动投工投劳。在筹材料款时,陈明金联系了几个自愿出钱的村民,没想到连曾经的两户贫困户都主动捐资,而且非捐不可。陈明金说:“这让我很感动。要是在以前,捐资修桥,肯定很多人都不愿意出钱。”
5月份开始,官房村组织将村子里的4.5公里路扩宽。在修路过程中,唐定海“贡献”出自家的装载机,哥哥唐定财主动把自家的挖掘机也“贡献”出来无偿使用。村子里13个有东风车的村民,自愿无偿转运土石方2天,有小型挖掘机的4个村民也上工地义务劳动2天……同时,全村的捐资达到了8.3万元。
“村组干部、党员,为修路的事情出力、出钱、出物资,我们都看在眼里。‘占几棵树和1分以下的土地,不赔偿’,《村规民约》里写的明明白白。所以这次修路,没有一个群众闹意见。”村民张正寿说。
“近年来,官房村村支两委善用《村规民约》,在基层治理自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啊喇乡党委书记张怀邦说,党员带头干,为公益事业多出力,群众看在眼里,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村规民约》已成为官房村加强村级管理,引导教育群众搞好自治的“利器”。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攀枝花讯(记者侯云春)7月27日,攀枝花市人民政府与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建立...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