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与追梦 辣子哨村两个关于桃子的故事

攀枝花日报 2020-07-15 06:31 大字

□马丁 本报记者 晏洁 王南桢

入夏,辣子哨村的故事又多了起来。过去,听得最多的是抗旱故事;最近几年,听得最多的是致富故事。

今年,当地就有两个关于桃子的故事:“黑美人”桃子卖到10元一个;大学生杨志章种的桃子,一半被鸟吃了。

“她们种桃子不如我们,我们卖桃子不如她们。”说起第一个故事,59岁的纳明付很感慨,“两个女儿都在做电商,家里种的30亩黑美人桃子,从树上摘下来直接发往全国各地,品相特别好的还论个卖,10元一个!”

“我们圆梦了,他们还在追梦。”说起第二个故事的主人翁,43岁的彭国辉仿佛看到了昨天的自己,“政策好了、环境好了,只要踏实肯干,梦想就能实现。”

纳明付、彭国辉分别是仁和区平地镇辣子哨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他们见证并亲历了村里发展特色农业,摘掉省级贫困村帽子的变迁,圆了致富奔康的梦想。如今,村里的年轻人又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追梦生态农业。

辣子哨村位于川滇交界处,地广人稀,627户2467人分布在方圆42平方公里的中高山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70%。曾因地处偏远、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辣子哨村戴上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当时,全是泥巴路,有时候为了一家人的事要走3天。”谈起过去,曾当过村计生员的彭国辉直摇头。

缺水,又是一件让彭国辉难忘的往事,“家里穷,没钱修新房,结婚3年了,都还和父母住在一起。”彭国辉说,因为缺水,家家户户只能种小麦、玉米等作物,靠天吃饭。

为了摆脱贫困,彭国辉尝试过发展特色养殖,他用外出打工的积蓄养了1亩多的牛蛙,但由于天干、缺水,没有成功。“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摆脱贫困。”彭国辉说。

2005年,辣子哨村迎来转机。政府发挥当地光热资源优势,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耐旱经济作物烤烟。随着烟水配套工程的实施,干旱得以缓解;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村里有了硬化路。彭国辉个人也迎来了转机——他参加了市委组织部组织的成人教育,在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与管理专业学习。

有了技术,彭国辉和纳明付四处考察,改良老品种、引进新品种。1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下,村里特色农业蓬勃发展,水、路等基础设施大变样。2017年,辣子哨村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现在,村民们人均至少有1个小水窖,12个村民小组都通了水泥路,家家户户都买了车。”纳明付说,全村平均海拔1800米,落差近300米,根据海拔高度,全村分为上中下三片,上片主要发展樱桃、桃子等水果,中片主要发展烤烟、葡萄、李子,下片以板栗、蔬菜等为主。 (下转3版)(上接1版)村里的发展也吸引着年轻人返村创业,34岁的杨志章便是其中之一。这名中央民族大学毕业,曾在北京打工多年,参加过动物保护组织的年轻人,十分看好生态农业:“中国有机农产品目前只有1000个左右,而韩国已有45000个。”

前两年,杨志章在村里种植中药材、蓝莓都失败了,今年接手父亲的桃树林,又因管护措施不到位,桃子一半被鸟吃了。但杨志章并没有泄气,他相信,“实践和理论总有结合好的一天”。

今年,辣子哨村引进了一家成都的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种植300亩青花椒。杨志章打算加入其中,追求自己的生态农业梦想。

与杨志章同龄的纳明付的两个女儿做电商经营风生水起。“过去,我们卖水果都是一筐一筐的拉到市场上去卖;现在,我们打算包装了再卖。”纳明付说,村里已请人设计统一包装。村里的专合社还吸纳了10户贫困户,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他们的农产品,“现在,村里的特色农产品根本不愁卖。”

新闻推荐

大练兵提升大数据运用能力

本报讯(贾勇泉报道)今年以来,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按照“四个铁一般”标准,以提升经侦部门以大数据运用能力为代表的核心战斗...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