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古军营遗址留下五种传说

四川日报 2020-06-29 05:48 大字

在攀枝花,以“营”命名的山有很多,得胜营、先锋营、保安营等,它们雄踞高地,傲然耸立,俨然就是一座座攻防兼备的天然屏障,这与历史上在此处留存下来的古军营文化有关。

在仁和区,最引人关注的要数位于啊喇彝族乡境内的营盘山古军营遗址。沿着山道,一路跋涉,来到遗址处,仍可见东、西寨门和U形壕沟、烽火台。整个烽火台形状完整,在遗址四周有水沟环绕,直径约18米,高约2米。U形壕沟卧于寨门前,沟深不足2米,宽约2米。

距离烽火台约50米的地方,便是西寨门。寨门高约3米,乱石垒成,相当坚固,寨墙与寨门相连,由西向东延伸。寨墙高约3米、宽约3米,坚固厚实,约500多米长,在寨墙上或跑或跳,也不用担心会跌落。

“古军营遗址”的营盘山三面是悬崖绝壁,在山顶举目远望,可见三角架山的“先锋营”、永富乡“万宝营”、云南立溪的“龙潭营”,呈掎角之势。

“如此完整、壮观的古军营遗址,在全省乃至全国也是少见的。”2004年,在攀枝花市举行的“攀枝花古军营遗址学术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对营盘山古军营遗址进行研讨,得出5种观点:一为“诸葛营”,认为是1700多年前,诸葛亮率蜀汉大军“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平定西南时所筑的军营;二为“孟获营”,认为是孟获为了对抗诸葛亮大军而筑的军营;三为古代某少数民族部落为避祸而筑的寨子;四为“官军营”,认为是古代官军为征剿这一带的叛乱者而筑的军营;五为“草寇营”,认为是古代占山为王的绿林所筑的营寨。

虽无定论,却让人对远逝的烽火岁月生出无数遐想。

如今,营盘山古军营遗址不仅成为考古专家、文管部门关注的学术课题,还吸引了众多驴友探访露营。

本报记者唐子晴整理

新闻推荐

情系留守学生

6月24日上午,仁和区大田镇中心学校党支部的15名党员与30余名留守学生、家庭困难学生走进学校食堂,一起动手包粽子,学习...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