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的战“疫”

攀枝花日报 2020-03-03 06:28 大字

□张诗敏 本报记者 王南桢

在家,他们是父子,是父女,是姊妹,是夫妻;在工作岗位,他们是同事,是战友。在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仁和区的许多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实际行动筑起了一道道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坚实堤坝。

父女“手牵手”

“爸,在外面一定要戴好口罩,注意保护好自己。”“晓得咯,闺女,你也是哈。”这段对话来自仁和镇老街社区的一对父女,父亲刘正贵退休前曾任大河社区党委书记、纪检小组长,女儿刘清莹是老街社区党委书记。由于刘清莹所在的社区人口多、小区楼院多,一线防控难度大。大年初二,知道社区正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刘正贵就第一个主动报名担任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阻击战,负责其居住小区的疫情防控宣传、排查等工作。

作为一名老党员,刘正贵每天天还没亮就起床,配合社区工作人员遍访小区住户,每到一户都耐心地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常识,核对排查外来人员和返攀人员,并坚持到小区关卡值班站岗,检查进出小区人员。女儿刘清莹连续20多个日夜坚守在岗位上,饿了就啃一口干粮,困了就在桌子上趴着眯一会儿,她说:“疫情面前,党员先行,这也是来自父亲的言传身教。”

父子“肩并肩”

58岁的老党员王志祥现任沙沟社区党委书记,从1月27日开始,他就带领社区工作人员在各小区逐户进行拉网式排查,对重点疫区返乡人员进行重点登记;在重要出入点设置疫情防控卡点24小时值守,对外来车辆及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劝返。

王志祥的儿子王顺评在土城社区工作,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父子二人坚守在各自的社区,组织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我们两个从1月26日到今天,就回家拿过几次衣服,其余时间都在社区。我在社区支了张简单的床,平常也就给爸爸妈妈打电话报个平安。”王顺评说,有时,爷俩也会互相说一些鼓励的话,为对方加油。王顺评说:“元宵节也没能回家吃汤圆,妈妈说了,等疫情结束,我们胜利回家的那天,就是真正的过年、真正的团圆。”

姊妹“背靠背”

在抗疫一线,处处都有妇女干部和同心姊妹的身影。王雪和蔡依伶是一对亲姐妹,姐姐蔡依伶是仁和镇政府经济发展办的工作人员,性格豪爽,妹妹王雪是仁和镇沙沟村的文书,行事干练,她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中发光发热、贡献巾帼力量。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姐姐蔡依伶接到返岗通知后,立即回到工作岗位,作为镇上的统计员,她每天必须对全镇的入户排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核对有无重复的信息,还要对所有数据进行分类存档,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直接影响领导对疫情防控的决策,压力不可谓不大。妹妹王雪也一直坚守抗疫一线,她每天挨家挨户入户排查,为了确保排查无遗漏,她先后在上沙沟组反复排查了三次,通过排查,准确掌握辖区人员的动态信息,认真把好疫情防控第一道关口。

夫妻“心连心”

毛子梅是弯庄社区的一名工作人员,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每天守在辖区小区里,入户登记、监测体温、进行排查,做居家隔离观察人员的“快递员”,每一幢楼都要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常常忙到晚上11点过才能回家。她丈夫罗清华说:“我家那位这阵子真是神龙见首不见尾……”

心疼妻子一直这样忙碌,2月3日,也想为社区出一份力的罗清华主动报名参加了弯庄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负责在社区卡点值班。夫妻双双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家中幼儿只好拜托年迈的母亲照顾,抽空用电话、微信沟通一下亲情。

面对疫情,仁和镇的这些“最美家庭”逆向而行,共同战“疫”,用责任和爱心筑起一道道抗击疫情的“防火墙”。他们是仁和镇众多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基层工作人员的缩影。

新闻推荐

疫情防控不松懈 不误农时忙春耕

□本报记者李杰疏通水沟、施肥除草……2月27日,记者走进仁和区大田镇,看见田间地头一片忙碌的景象。与往年不同的...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