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棚城”成攀枝花早期建设奇观

四川日报 2019-12-11 07:20 大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

几十年前,攀枝花还是荒山野岭,建设之初境内十里难见人家,建设施工队伍只能“天作罗帐地作床”“三块石头架口锅,帐篷搭在山窝窝”。当年,采样队在这里采集矿样时,需日夜派人站岗,外出得携带武器,夜里常有野狼在帐篷外嚎叫。,“三棚城”成攀枝花早期建设奇观。

随着一批批建设大军挺进攀枝花,当地从1965年开始大打住房之战,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建设方针,采取“边进人边盖房,进来就盖,盖了又进”的方式,由各建设单位自力更生建房。

无论干部、工人还是技术人员都参与进来,就地取材,盖“干打垒”土房,搭席棚、草房。当时很有名的电力“席棚设计院”“秀才楼”,就是由60多名电力设计工程技术人员自己割茅草,自己和泥制坯垒墙盖起来的“干打垒”。

到1965年底,攀枝花工业区共修建包括职工宿舍、办公室、食堂、学校、医院、商店、大会堂和电影院以及部分生产辅助设施在内的“干打垒”建筑11万平方米。

这些“干打垒”建筑,取材多种多样,形状千姿百态,有茅草顶、油毛基质,青瓦顶、水泥瓦顶,有全席棚、全油毛毡棚、混合棚,有平顶式、“人”字原式、斜坡区式、吊脚楼式,规模不尽相同,大到一片几十上百间,小到几间。11万平方米“干打垒”建筑构成一座以席棚、油毛毡棚、茅草棚为主的“三棚城”,星罗棋布地出现在金沙江两岸的山坡上,成为见证攀枝花早期建设的一大奇观。

本报记者王代强整理

新闻推荐

让城市环境更干净整洁 仁和区多部门联合开展货车治脏专项行动

货车司机正在冲洗车辆。□本报记者王南桢特约通讯员吴晓莉文/图“师傅,您这车车身带泥,脏车进城会污染城市道路和...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