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抓“示范区创建”促文化发展
本报讯(记者 周越)近日,西区人大常委会结合主题教育实际以调研促工作,组织部分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区人大代表,深入到区文化馆少儿培训中心和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区图书馆、杨家坪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拟建的区群众文化服务中心、格里坪镇文化站,实地调研西区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情况,并就如何加快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文化文艺活动,唱响“英雄攀枝花·阳光康养地”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今年以来,西区区委、区政府狠抓基层文化建设,以党建引领统筹“社会目标”与“群众需求”,抓好方向共谋、资源共筹、设施共建、成果共享四项措施,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通过多部门从不同口径包装项目、筹集资金、整合资源,西区已建成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2个,实现辖区村、社区全覆盖。
补短板,大力推进街道文化站建设,格里坪镇和玉泉、大宝鼎、陶家渡、摩梭河街道文化站基本建成,正在逐步完善和提升;清香坪和河门口街道文化站选址已经确定并初步形成设计,即将建设。目前,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时间周均42小时,图书馆周均开放时间56小时,并根据群众需要和文艺队伍申请实行错时、延时开放;新馆已成功纳入西区群众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了可行性研究、用地规划、立项和环保、水保评审等前期手续,将在招标完成后有序启动具体设计和工程建设。建立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之间以及党群政企之间区域文化互联互通的场地共建、设施共用、经费共筹、活动共享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为10个村、32个社区每月送电影一场,每年放映500场以上;全区实现农村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宣传和文化部门结合“三下乡”、文旅节活动等,将演出、指导、服务送进社区和农村;社区建有日间照料中心、农民工驿站、青少年活动室等面向特殊群体的设施并提供免费服务,部分场所还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充分保障了城乡居民乃至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至今,区里已开展文艺培训220余次、下基层指导150次、流动服务30次,组织培训讲座2次、观摩学习2次;各级站点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64次;文化馆演出22次;图书流动服务16次,借出图书5.2万册次;群众参与超过12万人次,比去年同期有明显提升。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活动中,西区文化馆参加市委、市政府主办的“英雄攀枝花·扬帆再出发”文艺调演活动,选送的舞蹈《等你在山那边》《心彝姑娘》以及葫芦丝独奏《篝火狂欢夜》3个节目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西区各部门70余人组成的合唱队登上攀枝花学院礼堂舞台,以川剧的打击乐和传统的音乐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创新演绎《歌唱祖国》;西区携苏铁系列文学艺术作品、特色农业工业产品亮相成都《不负国家使命》攀枝花成就展,受到参观人员的广泛关注。西区举办的“英雄攀枝花·扬帆再出发”文艺展演在“苏铁剧场”隆重上演,社会各界代表共300余人观看了演出。全区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站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大小庆祝活动30次,直接参与群众近万人次。
西区文广旅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持续深入推进,西区将继续加强对示范区创建工作的统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强化创建工作督促检查;充分发挥文化主体及阵地作用,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群众文艺演出、合唱、经典诵读、作品展览等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文化活动,讲好西区故事、展示社会变革,不断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了团结奋进、繁荣兴盛的浓厚社会氛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南桢特约通讯员薛巍)“以前浇灌芒果树,白天晚上都要去地里守着挪水管,还要浇两三天。现在滴管架好了,我家这...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