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川西三号桥》

攀枝花日报 2019-10-11 06:41 大字

□马国驰

1978年11月1日,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了一套编号为T31《公路拱桥》邮票。邮票由著名邮票设计家卢天骄设计。全套邮票共五枚,另有一枚小型张。这套邮票的第一枚是川西三号桥,之后的分别为无锡新虹桥、丰都九溪沟桥、川西六号桥、三门上叶桥,小型张为长沙湘江大桥。

本文要说的就是这个《川西三号桥》T31(5-1)。

大家知道这套邮票中被称之为《川西三号桥》的大桥指的是我国的哪一座桥吗?坐落在何处呢?在这里我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邮票上的《川西三号桥》就是攀枝花市横跨金沙江的密地大桥。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既然是攀枝花市密地大桥,为何在邮票之中又要被称之为《川西三号桥》呢?

据我所知,攀枝花市密地大桥被称之为《川西三号桥》,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

大家都知道,攀枝花是三线建设的重要区域,是一个让毛主席十分牵挂的地方。毛主席说过:“攀枝花建不成,我睡不着觉”。正是这片土地上,最终建成了一个大型钢铁基地——攀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攀钢)。

攀钢除了主要生产钢铁之外,还生产钒、钛、钛白等重要的航空航天工业原材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出于工程建设和安全保密的需要,建设单位都以编号或代码相称。因此,三线建设中的工程项目和桥梁等,也都以编号或代码相称。这就是时代的烙印。

密地大桥,是一座大型的钢桁架拱桥。它始建于1966年9月,1969年5月建成通车。大桥坐落在万里长江的上游金沙江之上,北连石(家湾)华(坪)公路;南接渡(口)金(江)公路。全长284米,主孔跨径181米,是当时国内跨径最大的钢桁架拱桥。

密地大桥除了本身在建造结构、使用材料、跨径最大等所具有的特点之外,它还是一座供车辆、行人、生产工程等多用途的公路大桥。也正是因此,而引人瞩目。

密地大桥的路面可供车辆通行,桥的两侧还可供行人通行。另外,在桥路面两侧,还排放着4根粗大的管道。用于工业废水和尾矿的处理。

我记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央电视台有一个栏目叫《东西南北中》,当时电视台制作了一个专题片,反映的是攀枝花的地质地貌和风土人情,片中就报道了密地大桥。电视主持人向现场观众问道:“你们知道这桥面上排放的这4根粗大的管道是干什么用的吗?”很多人都没有回答上来。电视画面出现记者采访当时攀枝花冶金矿山公司总工程师梁国强的镜头,梁总给出了准确的回答,“那是输送尾矿和工业废水用的管道”。

到过攀枝花的人都知道,在密地大桥的北面,有一座攀钢年生产能力400万吨铁精矿的选矿厂。每天要产生上万吨的工业废水和尾矿需要进行处理。而在密地大桥的南边,则是一个设计汇水面积约18.72平方公里,库容2.2亿立方米的尾矿库区。桥面上的4根粗大管道,就是要将选矿厂的尾矿和工业废水,输送到江南的尾矿库区进行存储。

长江后浪推前浪,江上新桥代旧桥。如今,在密地大桥(钢桁架拱桥)的下游约26米处,又建了一座新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被人们称之为新密地大桥。新密地大桥于2009年2月正式开工建造,大桥全长296米,宽30米。2013年2月9日,新密地大桥全部建成通车。

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展风采 乡村振兴放活力 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举办

本报讯(实习记者李杰)10月10日上午,以“创新创业展风采乡村振兴放活力”为主题的攀枝花市第四届农村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大...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