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阜民丰 安居乐业
□方梦婷 本报记者 吴晓龙
攀枝花位于川西南、滇西北结合部,是一座因国家三线建设而生的城市,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全市
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攀枝花人民的生活日新月异,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生活消费水平
和质量大幅提升,正迈步更加美好的生活。
钱包越来越“鼓”
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受经济体制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改革开放后,全市经济迅速发展,居民的就业机会不断增多,家庭经营种类不断丰富,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快速增长。2018年,攀枝花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8510元,比1978年的339元增长112.6倍,平均每年增加954元,年均增长12.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708元,比1978年的113元增长146.9倍,平均每年增加415元,年均增长13.3%。
2018年,攀枝花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比1978年降低0.7,收入分配格局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不断缩小。
2018年,攀枝花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4%,比1978年下降29.4个百分点;相比城镇居民而言,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幅度更大、更明显。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8%,比1978年下降43.6个百分点。消费结构更趋多样化,食品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大幅减少,百姓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购物越来越“潮”
70年的时光,攀枝花居民生活耐用消费品从供应短缺到极度丰富、从单一到多样、从低档次到高档次,划出了一条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上升线。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以自行车、缝纫机、手表“老三件”为主,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黑白电视机、洗衣机、电风扇、收录机“老四件”为主,此后,彩电、冰箱、摩托车、空调、多媒体设备、手机、汽车等逐渐普及。
2018年,攀枝花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24106元,比1978年的319元增长74.6倍,年均增长11.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12478元,比1978年的106元增长116.7倍,年均增长12.7%。2018年,攀枝花城镇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41辆,移动电话233部,计算机70台,较2010年分别增长8.7倍、1.5倍和1.6倍;农村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38辆,移动电话280部,计算机21台,较2010年分别增长7.6倍、1.9倍和5.3倍。像汽车这样以前不敢奢望的家庭耐用消费品,如今已进入千万普通百姓家,这表明攀枝花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带来了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的变化。随着科技进步,网络消费日趋普遍,天猫、京东、苏宁等网络购物平台的货物种类齐全,价格透明,很受年轻人欢迎。而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网络支付手段让“无现金”消费成为现实。
住房越来越好
随着时代的变迁,城镇居民实现了居住集体房屋到购买自有产权房屋的转变,农村居民住房实现了从毛草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小洋楼的蝶变。
2018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3.6平方米,较2010年增长1.3倍。此外,91.6%的城镇居民家庭拥有自有房屋产权,91.6%的城镇居民家庭住进单元房。农村居民自建住房比例达96.3%,住房建筑材料为钢筋混凝土、砖混和砖瓦砖木的比例达94.5%。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脱贫攻坚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农村居民住上安全、舒适房屋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图片来源:云上攀枝花)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第十届人大代表履职实录(2017.02—2019.09)》发行
本报讯(左明记者刘鲲)记者9月29日从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获悉,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5...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