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绿色诗篇” 攀枝花市林业生态建设纪实

攀枝花日报 2019-09-13 06:57 大字

绿水青山好风光。 (图片来源:云上攀枝花)□本报记者 梁芝羽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攀枝花,是攀枝花市民的共同愿望,也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昔日“癞山”披绿妆

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攀枝花,有一座名叫搬开洞的山头,这里一簇簇三角梅竞相绽放,宫粉紫荆、蓝花楹、凤凰花、大花紫薇点缀其间。谁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还是一座“打个喷嚏满嘴都是沙”的“癞山”。变化始于2013年,当年,一支植树造林队伍来到山下,面对45至60度、最大70度以上的陡坡,他们披荆斩棘,开山破石,踏泥泞,走小道,以人背马驮的方式,把一袋袋的泥土运上山,将一株株苗木栽植于此。

随后,8.5万余株凤凰木、攀枝花树、蓝花楹等乔木和近7万株黄金香柳、红叶乌桕、黄花决明等灌木扎根“癞山”,把连绵起伏的群山装扮得郁郁葱葱。今天,“癞山”已成为市民休闲的公园,行走其间,听得见鸟鸣、闻得到花香。

“绿色屏障”护生态

攀枝花,地处川滇结合部,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全市林业用地占幅员面积的74.76%,是长江上游重点国有林区和水源涵养区,维护四川长江流域国土生态安全的第一绿色屏障,是国家“天保工程”的发源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林业部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解放思想,攻艰克难,推动了林业事业长足发展,为全市绿色协调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森林资源数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

天保工程实施20年来,攀枝花市累计投入10.99亿元,用于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飞播造林、森林抚育等护林工程,经过努力,攀枝花市673.2万亩森林得到有效管护。全市林地面积保有量达到831.2万亩,有林地面积640.9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1.85%,位居全省第二;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实现“双增长”,人均森林面积5亩,为全国人均森林面积的2.2倍;动植物物种及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得到保护,全市建有攀枝花苏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滩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白坡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攀枝花苏铁由上个世纪的23.4万株增加到38.5万株,灭绝多年的云南梧桐也在野外重新发现,其他各动植物种群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林业产业有“钱途”

一直以来,攀枝花市各级林业部门抢抓乡村振兴历史机遇,推动林业产业发展,推进林业改革,保障林农持续增收,按照“生态保护优先、突出特色优势”的原则, (下转3版)

(上接1版)坚持以核桃为龙头,大力发展特色经果、林下种养、花卉苗木、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为重点的“1+4”林业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了林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2018年,全市已建成特色经济林基地140.5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46.6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收入2582元。

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康养,攀枝花市积极推进万宝营、白洼、乌拉风情谷等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推出了“二滩·欧方营地国际康养旅游康假区”、平地特色森林小镇等康养项目,并对接中海外、四川金杯等康养投资集团,累计培育创建省级林业生态旅游示范县2个,全国森林康养试点单位1个,省级森林康养基地8个,省级森林小镇4个,星级森林人家27家,2018年全市林业生态旅游收入达到20亿元。

相关链接:

截至今年8月,攀枝花市完成退耕还林31.62万亩,涉及全市44个乡(镇)、305个村,惠及退耕农户76778户、318794人;2011至2018年,累计完成1072.48万亩集体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工作,累计兑现补偿资金14433万元;从2017年起,将符合条件的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纳入政策性停伐补助范围;开展政策性保险工作,将285.6万亩公益林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进一步降低林农生产经营性风险。

新闻推荐

城乡适龄妇女免费检查“两癌”

检查现场。本报讯(晏丽记者王南桢文/图)“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嘞,检查不要钱,医生还陪着我到每个检查点检查。”9月4日...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