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记忆密码重新打开

德阳晚报 2019-09-06 08:54 大字

大幕轻启,微光暗淡。远处若隐若现的陈旧厂房、冶炼高炉、那个年代的标语、悠扬的手风琴声、热情似火青春洋溢的年轻的三线建设者们的影像元素如黑白胶片渐次呈现在眼前,最终定格在背景幕墙。追光灯下,胡野渡坚毅的目光里充溢着对父辈的尊敬却又显得万般无奈,神情冷峻地缓缓将一位坐在手推车上的老人推上舞台……

远景用虚,近景写实,虚实结合,引人入戏。就这样,由四川人民艺术剧院历时三年创作编排,以攀枝花开发建设为主线的反映几代三线建设者们精神传承的情感话剧《记忆密码》,以电影蒙太奇的手法最大限度地保持时空的流转和剧情的完整性,拉开了在德阳演艺中心话剧舞台首演的序幕。

不能不聊聊这个剧的音乐效果。音乐总监刘党庆老师在这部话剧三个不同年代的场景里,巧妙地调度了符合时代特性的音乐元素。比如:当通讯组的大学生们揣着美好愿景被领导们动员来到荒山野岭的渡口,面对既无电话也无面包的窘迫生活环境与热火朝天的三线建设热情时,选用了黑白资料影像中的音乐素材一带而过,全剧只出现了一次,恰到好处;当已经安定下来立志建设好攀枝花的大学生们在工作生活之余,在手风琴伴奏下翩翩起舞并参加文化活动时的歌曲,符合朱煜明留苏的“小资”才情和时代特性,在整个话剧演绎至前半部分和中后部多次出现;而当记忆密码被打开的后半部分,剧情已明朗化,在低沉轻缓的大提琴独奏声中,李健的《贝加尔湖畔》跃入耳端,已悄然变成了唯美主旋律,完美收官。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一个国家更不能失去记忆。当记忆的密码被重新打开,必将梳理见证那轰轰烈烈的历史风云变幻。那饱含家国情怀的人们,那用青春和热血冶炼浇铸出来的第一炉铁,都值得我们“三线人”骄傲,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尊敬。

新闻推荐

攀枝花家政服务电商平台上线运行

本报讯(记者陶泓霖)9月3日,“攀枝花家政服务”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运行。该公众号是攀枝花市打造的一个规范、安全、透明...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