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医者初心 不负医者使命

攀枝花日报 2019-08-20 06:27 大字

市中心医院院领导慰问优秀医师。市中心医院院领导慰问优秀医师。医师节活动现场。医师宣誓。¨□本报记者 程桂英 文/图

“自觉维护医学的尊严和神圣,敬佑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终身学习,努力担当增进人类健康的崇高职责……”8月19日,市中心医院2号住院部门口,100余名执业医师、规培医师以及实习医师代表举起右手,紧握拳头,庄严宣誓。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宣誓声在医院回荡,吸引了不少病人和家属的关注。

8月19日是第二个“中国医师节”。为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不断提升市中心医院医师队伍的凝聚力、影响力和感召力,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市中心医院举办第二个“中国医师节”系列活动。在系列活动中,记者捕捉到两个感人的镜头,为您呈现不一样的“医师节”。

一个属于他们的节日

“谢谢你们这么多年的守护,今天是你们的节日,祝你们节日快乐!”上午9时,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住院部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这名“病人”年过六旬,姓顾,戴着一副眼镜。只见她一边激动地与医护人员握手,一边不停地向医护人员致谢,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说顾女士是“特殊的病人”,是因为她不是来看病拿药,而是专程来看望和问候医护人员。顾女士为何会到医院看望医护人员?她与医护人员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故事得从17年前说起。

2002年,顾女士视力陡然下降,四处求医问药无果后来到市中心医院。医院为她做全面细致的检查后,确诊为糖尿病。随后的几年时间,顾女士几乎每年都要到市中心医院住院,医护人员精湛的医疗技术、热情周到的医疗服务、百问不厌的处事态度让顾女士深受感动。

在医护人员精心的治疗和照料下,顾女士的病情出现了极大好转。“以前每年都要到医院‘报到’,严重的时候连床都起不来,现在我已经4年没有到医院住院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好!”顾女士说,自己的病能日渐好转,多亏了市中心医院的医护人员,她由衷地感谢他们。

“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面对顾女士的赞誉,内分泌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张燕燕如是说,在这个属于医生的节日里,能够收到病人的问候和祝福,就是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她感到很温暖,她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医者初心,牢记医者使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一段讲述传承的故事

上午11时,在市中心医院的核医学科门诊,56岁的主任医师徐颖正在为病人看病。同一时间,核医学科的检查室,41岁的副主任医师何涛正带着30岁的主治医师孙江铭为病人做影像分析。

他们3人是师徒关系:徐颖是何涛的“师父”,何涛是孙江铭的“师父”。

他们在同一科室,他们有着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分工,但为的都是同一个目的:治病救人!

34年前,徐颖来到市中心医院从事核医学工作。“那时,医院还没有核医学科,我们科室叫同位素室。”徐颖说,同位素室当时只有6人,检查设备也比较落后,如今几十年过去了,医学技术不断进步,医院持续发展,科室早已更名为核医学科,也引进了先进的检查设备和优秀的医疗人才,科室现有20余人,设备已全面更新,发展成为集核素显像、功能测定、体外免疫分析、放射性核素治疗为一体,承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的临床诊疗科室。

徐颖见证和亲历了核医学科的发展壮大,在不断提升自我、服务病人的同时,她不忘培养和教育年轻人,何涛就是她的一名“弟子”。2001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后,何涛来到市中心医院核医学科,徐颖手把手教何涛,教他如何有效与病人沟通、怎么拍影像看影像、如何做检测等等。

如今,何涛已从徐颖手中接过“接力棒”,不但肩负着科室的管理任务,还承担着科室的急难险重业务工作。“我要向‘师父’好好学习,学她严谨的治学态度、不计较的从医风格、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何涛说,在医师节坚守岗位,他感受到了不一样的节日气息,也体会到了这份职业带来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他将带好年轻一代医生,为科室和医院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医师节的设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医师的关怀和肯定,尊重和勉励,我们将带着荣誉和责任,心系病人健康,矢志医学发展,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汗水赢得老百姓的信赖,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为加快推进两城建设、打造区域医疗卫生高地、建设健康攀枝花贡献智慧和力量。”市中心医院院长徐文豪说。

记者了解到,当天,市中心医院还开展了医师签名活动、慰问活动等,让广大医师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新闻推荐

攀枝花西区公安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迎庆”系列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攀枝花市公安局西区分局以基层基础建设为支撑,以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导向,全面推动辖区立体...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