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大力发展志愿服务组织推进创文

攀枝花日报 2019-08-07 06:2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周越 特约通讯员 杨艳)“今年来,西区创新社会治理和服务,用制度保障推动,用项目落实行动,用典型引领带动,用舆论宣传发动。”8月5日,西区文明办负责人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中,志愿服务工作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据介绍,西区以“中国志愿服务网”为平台,注册志愿者21100余名,占全区居民人数的15.92%;已分类组建了党员志愿者、职工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专业技术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等各种群体志愿者,组建平安巡逻、文明劝导、爱心妈妈、爱心帮扶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80余支,形成了覆盖广、立体式、多元型的区级、街道(镇)、村(社区)三级纵向和支队、大队、小队三级横向的志愿服务网络,为志愿服务制度化提供了组织保障。按照“七有”标准,建设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点70余个。成立了“西区学雷锋爱心联盟”,以“一助一”“多助一”形式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农民工、残疾人等,为改善民生、解决民困,构建文明、共建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社会上引起良好的反响。

今年以来,全区开展“我为社区换新颜”、“苏铁剧场”群众志愿演出、义诊义剪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参与人数3000余人,志愿服务时间合计7000余小时。其中,西区志愿服务品牌“爱心妈妈”入选四川省基层志愿服务扶持项目,路南社区、爱心储蓄银行项目分别被评为2018年度攀枝花市“最佳志愿服务社区”和“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吴菊英被评为2018年度攀枝花市“十大最美志愿者”。

在全市率先成立“攀枝花市西区妇女儿童法律维权工作站”,为困难妇女儿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志愿服务,参与制定西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规范性文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依法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提供专业、快捷的志愿服务,搭建了西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支持平台。河门口街道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和内容,充分利用北街社区“老幼居”平台,开展安全消防、防震减灾、卫生健康等讲座;发挥南街社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平台,开展厨师技能培训;建立廉租房小区55人“准业”志愿服务队伍,轮流对小区开展治安巡逻、清扫保洁、设备维护等工作;组织志愿者主动为辖区居民提供就业再就业、社会救助和福利、医疗卫生、群众维权、计生、治安管理等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逐步实现小事不出门、方便在社区。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集中实施“邻里守望 情暖花城”“绿色家园 美丽山川”“花季护航 携手成长”“文化共享”“光华公益书海工程”“花城有爱 红色接力”“爱心妈妈”“我的西区 我的家园 文明风尚”等重点志愿服务项目,逐步实现志愿服务由单个到整体、由零散到系统、由片段到连续、由简单劳动型向专业服务型转变,让“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在西区蔚然成风。

新闻推荐

力争8月底完成基层武装部规范化建设

本报讯(记者王南桢)综合指挥大厅、兵役登记站、武装部长办公室、民兵活动室、战备物资库……日前,按规范化标准进行示范...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