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然残疾,但不是残废” 仁和区中坝乡残疾人黄云华的创业故事

攀枝花日报 2019-06-12 07:19 大字

黄云华(右一)指导村民为芒果套袋。□胡瑷菱 本报记者 王南桢 文/图

中坝乡地处仁和区近郊,这里一年四季瓜果飘香,风景秀丽。在去往中坝乡的路边有一个指示牌:四川省攀枝花市云华残疾人种植养殖扶贫示范基地。

这个基地是由当地一位肢体残疾人黄云华带头建设。他组织成立的合作社如今已有2200亩芒果基地,养殖肉牛300余头、黑山羊6000余只,还有核桃、桃子、草莓等基地。

这不禁让人好奇,一位残疾人是如何做到这些的呢?

在外漂泊

黄云华是土生土长的中坝乡学房村人,3岁时患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他曾经以为此生就这么完了。

23岁时,希望的曙光出现了。政府出钱为黄云华做了康复手术,他丢掉依赖了多年的拐杖,虽然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总算可以独立行走了。

那一年,黄云华几乎身无分文。为了改善生活,他外出打工。20多年在外漂泊,他修过钟表、跑过生猪屠宰销售、当过木材厂技术指导员……直到2005年,他家的生活状况依旧没有得到改善。

一时间,黄云华迷惘、失望。原本以为身体状况好转了,有挣钱养家的能力了,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现实却不尽人意。他不禁开始重新思考未来发展的方向。

返乡养猪

2006年12月,猪价狂跌,黄云华果敢逆行,买来4头母猪返乡喂养。第二年,他靠着卖猪仔挣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万元。

2008年,他又买了4头母猪,扩大养殖规模。

生猪行情跌宕起伏,黄云华也历经坎坷。不过勤劳、能吃苦的他总算是坚持了下来,还把家里的旧房子改成了猪圈,养殖场地扩大到了1800平方米。

养猪11年,黄云华的经济状况有了起色。他也因为身残志坚、艰苦创业的事迹受到很多人的关注。

带头致富

2011年是黄云华人生的转折点。学房村决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鼓励村民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专合组织,增收致富。

黄云华在外打工多年,算是村子里有点见识的人,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市场意识。于是,在村委会和村民的鼓励下,黄云华带头成立了云华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芒果种植。

黄云华明白,对于残疾人而言,想在这个社会上立足有多不容易。于是,他邀请了村里的52户残疾人加入了合作社,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共同脱贫致富。

没有技术,他就请仁和区新农学校的专家前来指导,为残疾人举办种植技术培训班。资金不够,他向仁和区残联寻求帮助,从银行贷款发展。几年下来,看到芒果种植的现状和前景,村民们纷纷加入合作社。如今,云华专合社共有成员179户。

成员们芒果种植热情日渐高涨,黄云华又有了一个新想法。他动员大家发展养殖业,为芒果提供源源不断的农家肥,使芒果真正成为绿色产业。

2018年,黄云华争取到了省级财政下达的专项扶贫资金15万元,他将这15万元分成15股,安排给15户建档立卡特困残疾人家庭,每户按1万元入股合作社,合作社每年按10%给特困残疾人家庭分红。

如今,云华种养专合社发展红火,芒果也进入了收获期,合作社收入上千万元。

无私奉献

“我虽然残疾,但我不是残废。”这是黄云华的一句口头禅。

近年来,黄云华把村里的老百姓当成亲人,为村民、为各类公益事业慷慨解囊。村里的贫困户、残疾人廖志宗家种植芒果6亩,没钱买果苗、水管,黄云华给他送去果苗和价值500元的水管;村里贫困户、残疾人搞种植、养殖,黄云华都上门指导并送去果苗、化肥、猪仔。黄云华还注重人才的培养,村里考取大学的特困家庭学生,他都会送去1000元钱,鼓励孩子不忘家乡,勤奋学习、奉献社会。

在黄云华的带动示范作用下,如今的学房村,乐善好施、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已蔚然成风。黄云华用实际行动践行感恩社会、回报社会、奉献社会的理念,通过勤劳致富,奏响了命运强音。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两级法院联动开展物业服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法院工作人员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本报讯(鲁艳记者刘鲲文/图)为提升物业服务公司和业主法律意识,夯实物业管理互信基础,...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