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嚼干菜现在吃西餐

攀枝花日报 2019-03-04 06:43 大字

□本报记者 胡波

2月23日9时,家住河门口公园对面的席草坪社区,今年77岁的邓仁纪和71岁的老伴儿高万君来到位于西区清香坪的沃尔玛超市闲逛,顺带买点菜回去。

“家里除了每天买点儿新鲜蔬菜,其他吃的、用的都不缺,冰箱里自己买的、孩子送的年货现在还堆得满满的。”邓仁纪感慨地说,如今的物资太丰富了,不管是到菜市场、超市买东西,还是网购都很方便,中餐、西餐、海鲜各类食材想吃啥马上就能买到,但在攀枝花建设初期,这是无法想象的。

邓仁纪、高万君都是重庆人。1965年春,年轻的他们怀着对三线建设的憧憬,经过几天的颠簸劳顿,从嘉陵江边来到了金沙江畔。当大家风尘仆仆跳下汽车,极目望去,呈现在眼前的“渡口特区”竟是一片荒寂景象:群山莽莽,野草茫茫,黄沙飞扬,难觅绿树和炊烟。在501电厂旁,有一座横跨金沙江南北两岸的人车两用钢索吊桥,迎送着南来北往的建设者和源源不断的物流车队。踏着晃晃悠悠的吊桥而过,他们留下了建设攀枝花,献身攀枝花的第一抹足迹。

吊桥的南边长有几株高大的攀枝花树,在矿山采石场工作的邓仁纪和高万君有空就来此,坐在树下小憩。无数美好的青春记忆,都留在了这千万年波涛滚滚的金沙江畔。高大的攀枝花树下,曾有家无名小餐馆,几间简陋的干打垒房,未上漆的方桌条凳,无装饰的土墙泥地,说不上有什么起眼之处,但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小店却充满了巨大的魅力。一到休息时间,这里热闹非凡,吃腻了干海带、粉丝、萝卜干的人们,从桥南桥北纷纷汇聚到小店,点份回锅肉或干盐肉解解馋。大家前呼后拥挤在狭小的店堂里,相逢一笑,南腔北调地打着招呼。售票的小窗口一开,两角钱一份的炒肉,排队买到的,心满意足;没买上的,满含希望期待下次。

有人目睹此处风景,曾赋打油诗一首,广为流传:“一去二三里,茅舍四五家,山塆六七道,八九十树花。”“树花”指的就是攀枝花。“就像不畏艰辛的三线建设者一样,只有英雄的攀枝花树那时才能顽强地在这里生存。”邓仁纪说。

“现在春节团聚,不管是在家里自己做吃的,还是下馆子,桌子上都是摆得满满的,可谓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平常,我们吃火锅、西餐、海鲜已经成了很简单的事情。有时候我们几个老同事坐在一起,回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捧过的小餐馆,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现在天天都是过年啰!’”抚今追昔,邓仁纪感慨万千:“50多年过去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奋斗,攀枝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座举世瞩目的现代化钢城,在昔日的不毛之地上拔地而起,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

新闻推荐

攀大高速总发枢纽建设加速

2月28日,攀大高速总发枢纽互通施工场景。目前,攀枝花至大理高速公路攀枝花段各标段建设场地一派繁忙,有500余台(套)大型...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