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推动公益诉讼

四川法制报 2018-08-09 01:16 大字

本报讯(杨强冯国栋记者唐万贵)攀枝花市检察机关紧紧抓住公益诉讼这一职能重点,主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推动公益诉讼取得新成效。公益诉讼工作开展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摸排线索56件,立案47件,发出检察建议11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提请省检察院审批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1件。

构建“一盘棋”工作格局。该院成立检察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主动积极参与案情讨论,协调处理重大问题,建立健全民行与侦监、公诉、案管、控申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线索移送、案件初查、结果反馈等机制,形成“一把手”牵头抓总、分管领导靠前指挥,民行部门主导、各部门协作的“一盘棋”工作格局。

强化“内部协作外部沟通”两股力量。强化内部协作,出台《关于加强公益诉讼工作内部协作配合的纪要》,发现线索15件。强化外部沟通,与市法制办等单位制定《关于建立行政执法监督协作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从制度层面切实解决了信息共享、证据收集、线索移送、诉讼参与等问题。“学理论、研新规、寻经验”三方取经。加大理论“输血”,邀请行政机关业务骨干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开展民行业务培训、庭审观摩和专题研讨,提升干警专业水平。分赴外地学习取经,将公益诉讼试点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攀枝花“落地开花”。

建立完善“联、筛、备、查”四位一体办案机制。建立系统内各部门联动的民行监督体系和线索查询网络。注重从来信来访、控告申诉等多渠道筛查案件线索。实行立案备案审查制度,防止随意扩大监督范围和错误适用监督手段。坚持“三查”审查模式,对涉案人员(企业)必查是否有其他行政违法行为,对与案件有关的事必查是否有案中案,对难以排除的疑点必查是否有深挖的必要。“五同步”形成监督规模效应。市检察院统一明确各办案单位调查、立案、审批、发出诉前检察建议的时间点,并对案件违法情形进行类型分析,针对梳理出的主要行政违法情形,统一建议内容,实现同步调查、同步立案、同步审批、同步建议、同步监督,保证监督的针对性和规模效应。

新闻推荐

攀枝花至西安航线8月11日开通 跨越两地仅需两个半小时

本报讯(记者李刚实习生白建伟)8月6日,记者从攀枝花至西安航线开通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攀枝花至西安航线将于2018年8月11日...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