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民越来越有“文艺范”

攀枝花日报 2018-08-07 06:47 大字

□本报记者 李云飞

8月3日上午9点,一夜细雨刚停歇,市民袁萍便带着4岁的女儿来到市图书馆。袁萍从书架上挑了本医学期刊,女儿则选了自己最爱的《植物大战僵尸》绘本,两个人来到阅览室,坐在一张桌子旁看起书来,互不干扰,又各有乐趣。偌大的阅览室虽坐着不少家长和孩子,却没有嘈杂的声音。

“这里环境清幽,闹中取静,服务贴心,是学习休闲的好去处。”袁萍告诉记者,每个周末她都会抽出时间带着女儿来这里看书。孩子既有了休闲的地方,又培养了阅读习惯,自己也能顺便“充电”,可谓一举多得。

免费办证、免费借阅、服务热情、手续简便……暑期过半,市图书馆成为许多市民和学生消暑“充电”的文化乐园。据了解,今年1-7月,市图书馆共接待读者19万人次,其中少儿部接待读者4.8万人次。而去年全年,市图书馆接待读者25万人次。攀枝花市民越来越爱去图书馆,越来越关注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越来越有“文艺范”。

目前,攀枝花共建成10余个公共电子阅览室,6个公共图书馆,6个公共文化馆,2个博物馆,4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49个农家书屋,建成了覆盖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密集的图书馆网让市民们想读就读,有书可读,读书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受热捧的不仅是市图书馆。作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市文化馆等一大批“文化地标”,逐渐形成了强大的文化“气场”,吸引着众多市民纷纷前往。

8月2日上午,趁着天气凉爽,市民杨超群带着儿子张博林去三线建设博物馆参观游览。小张平时在成都读书,寒暑假才回攀枝花。“你看,攀钢最开始是这样子的,那时候工人工作和生活条件很艰苦……”杨超群指着墙上的照片细细给儿子讲解。杨超群说,自己在攀钢工作了近10年,父母都是攀钢人,对攀钢有很深的感情。而儿子从小在外地读书,对攀枝花、对攀钢的了解不多,“我想让他通过博物馆的这些场景、这些文物更多地了解这座城市,认清自己的‘根\’”。  

像杨超群这样带着孩子来博物馆了解攀枝花历史的市民很多。截至今年7月底,三线建设博物馆共接待游客22万人次,其中,仅6月下旬至7月底的“暑期档”,就接待了1.25万名青少年游客。

同样,位于仁和的中国苴却砚博物馆今年接待人数也比往年明显提升。1-7月,共接待游客4.2万余人次,而去年全年接待5.6万余人次。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烟草专卖局抓实“黄金节点”促农增收

当前,攀枝花市烤烟全面进入采烤阶段,攀枝花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抢抓下部烟叶采烤的同时,从五个方面全力抓好烟叶中后期田间管...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