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莲花:逆境中坚守诚信

攀枝花日报 2018-06-07 07:09 大字

□彭建文 本报记者 吴晓龙

在距西区河门口高家坪社区天桥不远的地方,有一家名为“莲花”的不起眼的小超市。虽说它不起眼,但社区的居民们宁愿多跑几步路,也要到这里来购物,原因是这里买的东西让人放心。

近日,记者随同河门口街道的同志来到这家小超市,见到了超市的女主人李莲花。个头不高,皮肤白晢的她,正忙着给顾客拿这拿那。

决不能让姐妹们再次失业

今年44岁的李莲花,原是渡口水泥厂制成车间的一名女工。2005年,企业改制,30岁出头的她成了第一批下岗职工。

下岗后的李莲花开始在外闯荡,打工求生存。她先后干过超市导购员、商品推销员,帮服装店老板卖衣物,甚至还在工地上煮过饭等。3年的打工生活,虽然让她吃了不少的苦,但更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有两样东西不能丢,一是良心,二是诚实。诚实守信是立人之本,人无信不立,事无信不成。

2008年,李莲花结束了打工生活,在河门口高家坪社区主公路天桥下的农贸市场租了两间门面,和爱人办起了小超市。超市开张时,李莲花特意安排了3名原渡口水泥厂的下岗姐妹来超市就业。

超市恪守诚实守信的理念,加之又处于交通要道,生意还算红火。这样,既解决了一家人的温饱,又安排了下岗姐妹就业,一举两得,李莲花心里十分高兴。然而,随着国家整顿煤炭市场力度加大,流动人口减少,小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差,爱人不得不提出关门的建议。

关了店门,不仅意味着自己失业,也意味着3位下岗姐妹再次失业。怎么办?李莲花心急如焚,夜不能眠。“不行,决不能让3位姐妹再次失业!”和爱人商量后,李莲花关闭了原来的门面,在天桥下重新租了一间门面继续运作,这样,3位姐妹全都留了下来,避免了再次失业。

诚实守信宁缺毋滥

李莲花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从超市开张的那一天起,她就给自己立下规矩:决不进来路不明的物品,决不进过期商品,决不出售变味食品等危害群众健康的东西。

她是这样规定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向顾客负责,她严把质量关,尤其是源头关。她只进经过国家检验合格的食品,其余一律不进。她认为,守诚信难,失诚信易,失信一次,就会给超市经营造成致命的打击。

一次,一位顾客来超市买香烟,李莲花看了看烟架说:“你要的牌子已经没货了,只有等几天才有。”其实这种牌子的香烟到处都有卖的。这位顾客问她:“怎么不多进些呢?”李莲花说:“烟草公司有定额,不能多进。”这位顾客接着说:“难道你就不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多进点吗?”李莲花笑了笑说:“不好意思,其他渠道我怕进到歪货,所以只在规定的地方进,宁缺毋滥。”还有一次,一位外地的商人来超市推销大米,价格比正规渠道低了很多。但李莲花不赚这种不放心的钱,婉言拒绝了这位推销员。

千方百计帮亲人还清债务

李莲花有一个姐姐,因为生意和感情上连连受挫,经受不住打击,离家出走。和姐姐有生意来往的债主,拿着借条来找李莲花还钱。李莲花二话不说,一一承担下了这些债务。

李莲花说:“诚实守信,欠债还钱,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姐姐欠债虽与自己无关,但她毕竟是自己的亲人,她欠的债,妹妹理应还。”为了还清姐姐欠下的债务,李莲花和家人在自家经济收入并不高的情况下,向亲戚借,找朋友凑,自己节衣缩食,一年之内,还清了姐姐欠下的近8万元债务。

李莲花的姐姐有一个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姐姐离婚后,姐夫常年在外,不尽父亲义务。为了不让孩子荒废学业,李莲花主动承担起了侄女每月的生活费用,直到侄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心怀感恩传递爱心

李莲花常对人说,自己能有今天,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和社区居民的支持。因此,她积极参加社区各项公益事业,传递自己的爱心。

70岁的低保户杨桂兰丧偶多年,独自一人生活,常常在附近的垃圾桶中拣废旧物品卖钱,李莲花便把超市里的饮料瓶、废纸箱等收集起来,攒到一定数量后,让杨大娘拿去卖钱。

李莲花通过走访,得知社区不少孤寡老人下楼不便,希望有人能把蔬菜、水果、大米等生活用品送到家里。于是,从2000年开始,李莲花组织店里的员工,每天都把新鲜蔬菜和时令水果送到他们的家里,这让老人们感激不尽。

李莲花的一系列善举,社区的党员和居民都看在眼里。2010年,社区党支部经过讨论,吸收李莲花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李莲花成为社区党支部发展下岗职工中的第一名党员。2015年,李莲花被评为攀枝花市第三届道德模范。

新闻推荐

攀枝花:舌尖上的芒果元素

□蒙会仙在攀枝花,舌尖上的芒果元素,就是奉献给美食家们的一份精美礼物。芒果作为果中之王,还有别名庵罗果、檬...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