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传的“小花袄”

攀枝花日报 2018-04-17 07:18 大字

□罗玻玲

气温突然下降了,我翻箱倒柜寻找厚衣服,突然一个红线绳捆着的包裹从柜顶上滚落下来,打开一看,是一件红底小碎花的棉袄。

这是妈妈送给我的小花袄。

小花袄是那种斜开襟小立领的样式,扣子是老式的布盘扣,可能主要追求保暖的原因,芯子镶了特别多的棉条,整个棉衣特别厚实,甚至略显臃肿。这样的小花袄,在当下已经难觅踪迹。

据妈妈讲,小花袄是外婆给妈妈做的,妈妈没舍得穿几次,直到传给我。遥想当年,慈祥的外婆就着昏暗的油灯,一针一针地缝制这件小花袄,她定是一边缝一边想着女儿穿上小花袄就不会冷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想要做一件新棉袄实属不易,外婆要精心伺养好几只母鸡,将母鸡下的蛋全部积攒下来,再迈着那双曾经裹过的小脚到集市上卖掉,才能扯上三尺小花布,拿出收藏多时的棉花条做一件新棉袄。

那时家里很穷,一件衣服总是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孩子们难得有新衣穿。即便有了新衣,也必须等到逢年过节才能穿。妈妈的这件小花袄,就是在穿一下、收一季的过程中珍藏了好多年,传到我手上时仍然有八成新。

至今,我还依稀记得妈妈传给我小花袄时的情形。那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家的经济条件比过去好了一些,妈妈给姐姐、妹妹各做了一件新棉袄,棉袄只镶了一层薄薄的棉条,穿上好看但保暖性很差。我从小就怕冷,这样薄的棉袄穿上身,就与穿单衣没有什么两样。妈妈没有给我做新棉袄,而是从她的衣柜里拿出了一件厚厚的小花袄,给我的时候妈妈说:“外婆做的这件棉袄,我当时穿上好看得很,还成了十里八乡的‘一朵花\’。”妈妈所讲述的往事,既是对外婆的追思,也是满满母爱的承载。

多年来,我生活在冬日暖阳的攀枝花,很难穿得着小花袄,只是夜里偶尔在身上披一披,有时也从衣柜里拿出来晒一晒。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我认识到了小花袄的价值,懂得了母爱的伟大,我想时时感受一下外婆的温暖、妈妈的爱。

随着时光的流逝,衣服会褪色、会过时,而唯有妈妈给我的这件小花袄总是八成新,穿不穿在身上都让人感到亲切,感到温暖……多少个夜晚,只要想起年逾古稀、满头华发的老妈,已无力再拿起针线为儿女缝制新衣,我就会忍不住眼中的泪花。

妈妈虽然老了,但她时常都挂记着儿女们的生日,惦念着孩子们的身体,操劳着全家人的生活……妈妈在老家牵挂儿女,我们在这里想念妈妈!

妈妈,那件小花袄,我一定会好好珍藏。

新闻推荐

彝族诗人沙马诗集《惶惑与祈祷》出版

本报讯(记者袁晖)曾荣获“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的攀枝花市著名彝族诗人沙马,长期致力于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写作,他新创作的诗集《惶惑与祈祷》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即将在网络和...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