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命接力 —— 一家三口志愿捐献器官、遗体

攀枝花日报 2018-04-07 06:10 大字

□本报记者 彭莉 

4月3日,清明节前夕,年过六旬的周建新、江国清夫妇和女儿小周一起来到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一家三口共同填写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登记表。

“终于了却多年的心愿。”64岁的周建新一笔一画填写好登记表,拿着印有编号的志愿捐献登记卡,由衷地高兴。周建新、江国清夫妇是攀钢的退休职工,两人于上世纪70年代来到攀枝花,加入三线建设的大军,把火红的青春、炽热的深情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攀枝花于二人而言,早已成为魂牵梦萦的故乡,平凡的他们,总想为攀枝花多做点有用的事。10多年前,两人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到人体器官捐献的重大意义,就萌生了志愿捐献的念头,但一直不知道通过什么方式达成夙愿。

“全国每年大约有30万器官衰竭患者,而仅有约1万名患者进行了器官移植手术,还有大量患者等待着重生。”得知这一情况后,周建新夫妇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和女儿小周沟通后,小周不仅很支持父母,还表示自己也愿意参与志愿捐献。四处打听之后,一家人找到市红十字会,终于得偿所愿。“一家人都志愿捐献器官、遗体的,在攀枝花市尚属首次。”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说。

在填写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登记表时,乐观开朗的江国清面带微笑,在她看来,器官捐献对于那些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来说,是重生的希望,对于捐献者及家属而言,则是生命的延续和寄托哀思的一种方式。

当天,家住东区的李林女士也来到市红十字会,填写了人体器官、遗体捐献登记表。2003年,李林罹患肺癌,手术后病情稳定。没想到,患病的第二年,李林年仅3岁的女儿被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市红十字会的帮助下,李林的女儿在成都得到及时救治,并为其减免了大部分医药费,一家人又重拾了希望。

2016年,李林肺癌复发,身体每况愈下,不知道哪一天会走到生命的尽头。怀着感恩之心,李林找到市红十字会,要求在自己去世后志愿捐献器官。李林填写的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更像是一封写给那些曾经帮助过她的人的“感谢信”。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攀枝花市共有80余人志愿捐献器官、遗体,实现器官捐献6例、遗体捐献2例。

新闻推荐

管不住的“手”和“脚”

□本报记者岳蕾娅清明踏青游园本是件很惬意的事,但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个别游客游园时,管不住“手”和“脚”,垃圾随处乱丢、践踏草坪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记者目击不文明行为时有发...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