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志愿服务过成一种生活方式

攀枝花日报 2018-03-27 07:21 大字

□本报记者周琴

3月14日,记者在攀枝花学院见到攀枝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十佳最美志愿者”黄霞。23岁的她是攀枝花学院学生志愿服务大队副秘书长,说起志愿服务时,略显腼腆的她,眼里顿时绽放出耀眼光芒。

2015年秋天,黄霞从家乡绵阳市来到攀枝花学院上大学。初到新城市和新学校,到处都是陌生的街景和人群,一时间让黄霞有些无所适从。这时,攀枝花学院的志愿者伸出了援手,陪她报名,帮她拿行李到宿舍……这些举动温暖了她。

办理入学手续后,黄霞立即加入了志愿服务大队。在学校,除了学习,她的业余生活大都用于志愿服务活动。除了定期在大山里开展支教活动,还积极组织校内校外多项大型活动,如志愿文化节系列活动、西部计划、逐梦计划、心理班会等。两年多来,她志愿服务时长达1300余小时,活动次数达220余次,服务群体约3500人次。

在“瓷娃娃”小田玲眼里,黄霞早已经是她亲密的好姐姐。在开展志愿服务中,黄霞认识了小时候不幸患有脆骨病的田玲。疾病使田玲身体无法正常发育,身型被定格在2、3岁的模样。“她身高不足一米,手臂和腿上的肌肉严重萎缩,只有手指可以动。但她特别喜欢有人去陪她。”自从认识田玲后,黄霞便定期去看望她,陪她聊天,教她语文、数学和绘画的一些基础知识。黄霞告诉记者:“田玲的绘画风格独特,学习、表达能力极强,性格也特别开朗,和她在一起时我也很开心。”

同样,平时靠轮椅出行的青年王国全也是黄霞的好朋友。王国全居住在西区棚户区,20年前被确诊为脑瘫,双腿无法站立,只有右手较为灵活。黄霞每个月都会到西区去看望他,教他PS、和他一起解决他开设的网店的相关问题。

两年多的大学生涯,黄霞已获得攀枝花市赛会、节庆、重大活动专项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校园之星、道德之星等荣誉称号。但是在这些荣誉证书中,黄霞最喜欢的还是志愿者证。“志愿者证记录了我大学生活最宝贵的经历,志愿服务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它带给我的不仅是快乐,也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亲情的力量、离别时的无奈、灾难时的痛苦,更有关爱后的成长。”黄霞如是说。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医疗纠纷调解已成化解医患矛盾主渠道

本报讯(记者彭莉)3月20日,市司法局、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召开全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座谈会。会议总结了近年来全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成效及经验,介绍了全市医疗纠纷预防与处置有关情况,参会人员围...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