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回龙湾洞穴探访记

攀枝花日报 2018-02-07 07:33 大字

回龙湾洞穴已被木栅栏封死。□庞雷文/图

对于回龙湾洞穴遗址,我曾在攀枝花市文物局编辑出版的《我们都是发现者》上看到过,书中描述该洞穴遗址距今1.8万年-1.2万年,是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遗址。1987年7月试掘出土了骨针、骨镞和各类石器及多种动物化石等上千件文物。上个月,我有幸与来攀开展考察研讨活动的14位国家级文物专家一道,前往仁和区布德镇把关河村,探访这个古人类的居住地。

在西区下高速后,我们沿稻攀公路前行,下面不远就是奔流不息的把关河。约半个小时后,汽车拐进了一条乡村公路,路很窄,仅容一车通行。看着越来越高的山,我们不禁捏了一把汗,好在开车的师傅技艺不错,约10来分钟后,我们进入了把关河村。

同去的市文广新局的罗老师说,这条河之所以叫把关河,只因这条河在进入当时的民政乡时,是从两座山中间穿过,两座山就如两名威武的卫兵,把守着一方土地,所以这条河就名为把关河。

汽车靠路边停后,我们鱼贯而下。几只大公鸡正在悠闲地“散步”,并不理会来了一大群人。一个姓吴的村民说,常有徒步爱好者来这些地方,鸡狗们早见惯不惊了。

回龙湾洞穴就在半山腰,为了免遭人为破坏,市文物局已将其用围墙封了起来,还聘请了专人守护。

市文物局首席专家刘胜利介绍,这个洞穴是1987年5月,当时民政乡小学的向再铮和聊发宁老师发现的。他们在洞穴中拣到了砾石打制石器和穿孔石器,并采集到一些动物牙齿化石。当时的攀枝花市文管处闻讯后即前往调查,发现洞中堆积的土层较厚,并采集到一些打制石器,从而确认该洞穴之堆积系古代人类活动所留的遗存。鉴于此洞常被当地群众用作牲畜圈而面临被破坏的危险,当年7月,市文管处请来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先生指导,对洞穴进行了抢救性试掘,共出土了石制品、骨角齿类等遗物1000多件。经专家鉴定,该遗址“层位清楚、发掘科学、材料丰富,对四川及西南地区考古界来说都是一个重大发现”,对阐明古代中国南北文化的交汇、东西人类的交往,都将起到有益的启迪作用。

1991年4月,回龙湾洞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顺着公路边的一条山间小路,我们向下走了约50米,大家都想亲眼一睹洞穴真容。结果让不少人大失所望,因为洞穴已被围墙挡住,只能远远观望。这时,看护人老石拿来了梯子,说可以翻墙进去,这可让人为难了,因为不少人年龄都不小了,从安全角度考虑,市文物局负责人建议大家就在围墙外看。老石说他先翻进去,如果有谁要进去,他就在里面接应。

没想到的是,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故宫博物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副会长李季竟率先爬了进去,其务实、勇敢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有专家说,象他这个级别的专家,为考察文物而翻越围墙的,恐怕全国也不多。随后,罗老师和我也翻了进去。为此,在后来的活动中,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会副会长吕舟还专门对我说:你很敬业。让我感动好久。

回龙湾洞穴并不大,洞口已被木栅栏封死。据老石说,前两天,这里出现火情,把外面的草都烧光了,好在木栅栏柱子粗大,仅受了一点“皮外伤”。我们就在木栅栏的外面,顺着缝隙往里看,除了一蓬青色植物长得茂盛,里面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该洞穴深约12米,一眼就能看到底,越向里面越窄,平均高度约3米,整个洞穴约35平方米,形状像一个牛角。洞壁上黄、黑、白几种颜色相间,远看犹如五彩石。据专家说,这是石灰岩的典型表现,而洞穴内一层厚厚的土质也就是石灰岩长期风化后掉落下来堆积物。

刘胜利说,这个洞穴不会是孤立的存在,因为人类是群居动物,为了生存的需要,他们互相之间都不会隔得太远。所以,在方圆4公里的范围内,还应该有其他洞穴的存在,这有待于我们去发现。此外,这里在一万多年前,应该是个水草丰茂的地方,有森林、有动物,这个从洞穴对面的大冲沟可见端倪。一万多年的变迁,沧海桑田,让人不胜唏嘘。

看完回龙湾洞穴遗址,专家们都很兴奋,直言不虚此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安家瑶说,这个洞穴出土遗物极其丰富,层位较为清楚,十分难得,应该申报“国保”。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原所长刘庆柱说,中国人类发源地一个是河南,一个是云南,回龙湾过去属于云南,这就比较好解释为何回龙湾洞穴会有古人类活动痕迹了。他认为回龙湾洞穴是一个十分有可能进入“国保”的项目,所以现在应该用新的方法、新的理念,正式发掘回龙湾洞穴遗址,从而得出新的结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李毓芳说,祖先留下的东西要盯住,不仅回龙湾洞穴遗址,还有下湾遗址、红星遗址等等,有可能的一定要准备好资料,申报“国保”。

从回龙湾洞穴遗址回来,心中明亮不少,攀枝花不仅有保护十分完好的现代工业遗迹——三线建设遗产,还有如此多的古代文化遗产,看来上苍真的待我们不薄啊!

新闻推荐

11名团以上干部资助贫困学生

本报讯(记者梁芝羽)2月5日下午,攀枝花军分区在仁和区同德镇双河村举行资助双河村贫困中小学生见面会。来自攀枝花军分区机关、仁和区人武部的11名团以上干部对双河村的34名贫困中小学生进行了资助。...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