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她们用爱诠释孝道

攀枝花日报 2018-01-31 07:38 大字

□王婷苏丽娅本报记者王南桢

近日,仁和区仁和街“社区好儿媳”张锦的家人给“社区好闺女”钱丽美家送去了老人用的物品,并送去了新春的祝福与关爱。一幕“好儿媳”与“好闺女”的爱心碰撞在社区上演。

张锦被仁和街社区居民称为“社区好儿媳”,钱丽美则是大家公认的“社区好闺女”。两人都曾被评为仁和镇的道德模范,都曾上过社区“好人榜”,2017年,钱丽美被评为仁和区道德模范。两人曾受邀作为榜样在社区进行道德宣讲,当听到彼此的事迹时,两人都有诸多感叹,还曾经彼此交流照顾老人的心得,希望能更好地照顾老人。

今年1月初,张锦的公公因病去世,在处理完老人的后事后,张锦通过社区沟通联系,将未曾开封过的纸尿裤、尿垫等瘫痪老人必需品无偿赠送给“好闺女”钱丽美的妈妈,希望为老人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仁和街社区的两位“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孝老爱亲”的真谛,也为辖区居民做出了榜样。

张锦:孝老爱亲的“好媳妇”

张锦和丈夫都是下岗失业人员,两人有一个女儿,一家三口与公公住在一起。2009年2月,张锦的公公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身体偏瘫。公公生病后,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压力。张锦的丈夫在外打工,早出晚归,照顾公公的担子就落在了张锦一人身上。

喂水喂饭、清理大小便、洗澡洗衣……每天重复这些细致、繁琐却又非常重要的护理步骤,几乎成了张锦固定的生活模式。除了照顾好公公,还要做家务、去超市打零工贴补家用,但不管多忙、多累,张锦都会先把老人照顾好。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更何况是儿媳妇。但张锦却不厌其烦的照顾公公,公公经常把大小便拉在裤子上,张锦不嫌脏、不嫌臭及时换洗,每天帮他翻身、按摩,每天重复说:“抬脚、抬手、休息一下、再走一走”等话语。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慢慢地,老人能拄着拐杖移动了。

从2楼到1楼,18个台阶,每天至少一次,张锦都要让公公到楼下透透气、走一走,从背着、抱着下楼,到牵着、扶着下楼。邻居们问她:“你累不累呀?”她总是回答说:“没事,我累点没啥,只要我公公能恢复,全家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我就高兴了。”公公也常在亲戚、邻居面前夸她:“要不是遇上这样的好儿媳,我肯定活不了多久。”

除了照料生病的公公,张锦还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等,她成为社区“好人榜”上的好人,被居民们称为“社区好儿媳”。

钱丽美:暖心的“小棉袄”

在同一社区,“好闺女”钱丽美同样为居民们所称道。

记者见到钱丽美时,她正在为74岁瘫痪在床的母亲按摩。钱丽美穿着朴素,笑容里透着真诚与憨厚。“我没什么值得表扬的,我只是尽我所能,做了一个女儿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钱美丽的母亲说:“我对不起她,本来她身体就不好,我还折磨了她几十年,要是没有她我可能早成了一杯黄土,几十年时间,没饿过我,没冷过我,没亏待过我一分一毫”。

钱丽美的母亲生育了4个孩子,靠干农活养猪挣钱,年轻时受尽了磨难。这一切,钱丽美看在眼里,放在心上。1986年,母亲遇车祸导致下肢失去知觉瘫痪在床,钱丽美就和丈夫把母亲接到家中,一直照顾母亲的日常起居。

白天,钱丽美要为母亲擦洗身体,按时给母亲喂药、喂饭,每2至3小时要帮她上一次厕所,翻一次身;晚上,钱丽美要清洗尿布、褥子,还要打扫卫生。到过她家的人都说,家里不像是有病人的,这样清洁整齐,真不容易。在钱丽美的护理下,母亲从未生过褥疮。面对众人的夸奖,钱丽美总是说:“母亲把我们养大成人,不知吃了多少苦,现在她病了瘫痪了,服侍好她是我们子女应尽的责任。”

钱丽美母亲70岁以后,为了不让母亲感到生活单调,兄妹们商量着让母亲轮流到各家居住,尽管哥哥妹妹们对母亲也十分孝顺,但母亲因在钱丽美家生活的时间长,吵着要找“小棉袄”,钱丽美又将母亲接回了家。

如今,在仁和街社区,提起钱丽美照顾瘫痪在床老母亲几十年的事迹,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社区好闺女”的高贵品质。

新闻推荐

委员名片 擦亮苴却砚文化名片

曹加勇省政协委员、省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连着参加几天的分组讨论后,文艺界别的曹加勇委员感觉有点“心虚”。“听了同界别小组委员们的发言后,我感觉他们站位高、视野广,能够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脉...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