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融合绿色发展 共享生态未来

攀枝花日报 2018-01-24 07:15 大字

当年的“臭水沟”如今变成山水相依的靓丽风景。产业帮扶,为贫困户送仔猪。中国苴却砚博物馆。教育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通过“三抓”让重大项目不断发展,打造“花城客厅”使城市形象不断升级,同时在“钒钛、阳光”两篇文章上主攻,在“宜人新城、产业新区”两个定位上发力。进入2018年,仁和区多措并举,提出要将仁和建设成既有人文气息、别样韵味的现代化城区,也有四季花香、瓜果满枝头的美丽乡村,还有淳朴风情、独特魅力的特色小镇。

如何让仁和更加宜居、更显特色、更添活力?是脱贫攻坚工作的节节胜利,是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的层层铺开,是丰富文化内涵的深植,还有绿水青山的连片呈现……

如今,行走在仁和的土地上,从城区发展到乡村转型,从教育体系完善到医疗服务提升,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轴上,仁和日新月异的变化无一不是源自顺应人民的期盼、以人民为中心的实干苦干。

□本报记者李刚

特约通讯员张丹吴晓莉

仁和区委宣传部供图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2017年,平地镇辣子哨村经过一场雨水的沁润,在纯净天空下展示着自己独有的盎然绿意。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坡上,是板栗树、桃子树、李子树……这一切,是辣子哨村村民致富的产业,也是脱贫的希望。

精准滴灌回头看,分类施策助脱贫。仁和区下足一番“绣花”功夫,以回头看的形式解决实施过程中的不细不精的问题。一看房屋、二看产业、三看收入、四看穷根有无变化,严格对照贫困识别标准,查找每个贫困户的住房、收入等基本情况、致贫原因,摸清贫困户脱贫需求,以贫困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为导向,制定、修改、完善帮扶计划。

如何做到“量身定做”?仁和区分析出几个结合并进:种植养殖业结合并进,长短产业结合并进,生产就业结合并进,多点多面结合并进。多种结合并进,拓宽了脱贫的路径,让分类施策有策可施,让“产业到户”最终演进为“效益到户”。通过精准滴灌式的“回头看”,准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解决好“真扶贫、扶真贫”的问题,切实做到***、精准脱贫。

措施:2018年,仁和区将继续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以“贫困群众不摘穷帽,干部就摘官帽”的决心,下足“绣花”功夫,啃下脱贫攻坚“硬骨头”。

坚持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持续开展群众感恩奋进教育,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做好脱贫攻坚“收官”工作,深入开展“回头看”“回头帮”,持续抓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以及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生态扶贫等方面的查漏补缺,着力做好插花贫困户和贫困线边缘群众的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成效。完成2个贫困村退出、546户1713人脱贫,进而实现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全面消除的工作目标。

倾力办好惠民实事

2017年7月,第十七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广东省中山市开幕,仁和区大河中学刘玉麟、韩培宇同学代表四川省参加WER工程创新竞赛,为四川队斩获一枚金牌,这也是大河中学自开展机器人竞赛以来第一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弘扬科学精神、推进素质教育、传播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大力发展教育,仁和一直在路上。

2017年1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第三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试点学校”,仁和区大河中学位列其中。试点时间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一直以来,大河中学按照“坚持德育为先、深化课程改革、立足校本活动、着眼学生发展”的目标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和探索,终于迎来了“丰碑铸花城,硕果满枝头”的喜人景象。目前,科技创新已然成为大河中学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仁和区将民生工作做实做细,在推进教育、医疗、基础服务等工作中始终坚持为民思虑,为民解需,为打造幸福仁和奋力前行。

措施:2018年,仁和区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工程和民生实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着力提升高中教育。分类施策、精准发力,推进中高考改革,推动东风小学办好小学、思源实验学校办好初中、大河中学办好高中,支持民办教育,推动超前民营学校建设。

持续推动全民健身,办好体育赛事,推动体育事业发展。以区人民医院二甲医院创建和中医院建设为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基本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规划建设一批小农贸市场、小广场、小花园、小报亭、小便民设施等“五小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原则,统筹做好就业服务、城乡低保、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工作。

扎实推进文化繁荣

遇见仁和,遇见苴却砚。得天独厚的苴却砚资源和精湛细致的雕刻技艺水平,孕育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彩砚”——仁和苴却砚。

2017年12月16日至18日,仁和区区委、区人民政府举办了“2017攀枝花欢乐阳光节·第九届苴却砚文化艺术节·四方论砚”文化交流活动。本土苴却砚行业从业者与全国知名砚种的名家大师齐聚一堂,探究名砚收藏文化与文化价值,进一步促进砚文化的创新、融合。

“中国苴却砚之乡”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两块牌子,证明了仁和苴却砚从文化内涵到设计理念,再到雕刻工艺被广泛认可,作为地方文化特色,苴却砚文化亦成为一张仁和文化产业的靓丽名片。

砚以城为书,城以砚为墨,提笔入木三分,描色淡浓相宜。融合本地自然风情、地域人文、产业特色,将独特的苴却砚文化作为产业活力注入特色文化示范小镇创建,以苴却砚为魂,展示仁和文化,使得仁和区的城、乡、人、文在此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共同绘就一幅文墨仁和的大画卷。

今天的仁和,将独特的文化魅力深深植入城市基因,在文化事业中创造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措施:2018年,仁和区将持续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这里仁和”正能量,提振建设“四个仁和”精气神。大力发掘“这里仁和”文化内涵,创作更多文艺精品,讲好仁和故事,让仁和精神成为广大群众共同的价值追求。

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开展多形式的文化惠民活动,实施优秀文化“五进”工程,建好、管好和用好基层文化阵地,争创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切实解决农村基层文化“空心化”问题。

加快发展苴却砚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启动回龙湾遗址国家级文物申报工作,力争实现国家文物保护零突破。积极加大“这里仁和”品牌对外推介和宣传力度,切实提升仁和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这里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啊!没想到当年大家避而远之的臭水沟,如今变成山水相依的靓丽风景。”2017年6月15日,在游人如织的仁和大河景观步道,时隔12年再回仁和的程先生格外兴奋,对着大河河道景观不停地用手机拍照留念。

大河赋予仁和柔美娟秀的城市气质,也流淌着无数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曾经,这条大河是仁和说不出的痛,沿河垃圾污水乱排、河床淤塞、狭窄的河道不再具备行洪蓄洪功能……正视困难,谋求改变,仁和区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要承载未来经济发展,必须改变仁和环境状况,彻底提升城市形象,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宜人首善区。

从全面启动的滨河湿地建设到大力开展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再到发展养林护林林果产业,仁和区一步步将产业发展与生态绿色发展相结合,形成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守护一方水土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

措施:2018年,仁和区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巩固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成果,不断推动绿色发展。

倡导绿色生活,提倡绿色出行,鼓励绿色消费,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强化执法监管,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瞄准老百姓反映强烈的噪声、扬尘、油烟、异味等环境问题,强化冬春城市扬尘、大河水质管控和整治,千方百计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

全面落实河长制,强化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建设和监管,加强金沙江、大河流域的整治和城市视野区生态修复,巩固毁林开垦专项整治成果,强化山水田林湖草保护。切实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方山水,不断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新闻推荐

攀枝花市道路运输协会成立出租汽车专委会

本报讯(记者刘鲲)1月19日,攀枝花市道路运输协会成立出租汽车专委会。据了解,出租汽车专委会主要职责包括:协助市运管、交警部门约束和规范各出租汽车经营和文明服务行为,指导行业会员单位加强内部...

攀枝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攀枝花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