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国砚的问世之道
参加2014年首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的嘉宾参观攀枝花市苴却砚文化展。(李永忠 摄)□本报记者李刚
冬日的仁和,暖阳高照。坐落于路歇桥旁的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在暖阳中恬淡沉稳,似乎向世人呢喃一方国砚的问世之道。
积淀千年
“中国彩砚”横空出世
攀枝花苴却石形成于晚二叠纪,主要集中于仁和区,资源储量1160万立方米,因此,仁和也被称为“中国苴却砚之乡”。这里的苴却石质地精良,具有独特的“膘、眼、线、纹”,石质细腻,“眼”多且大,“膘”色瑰丽丰富,又被誉为“中国彩砚”。
1953年,新品苴却砚之父、石雕艺术家罗敬如在民间发现苴却古砚,被它的石材、石质所吸引,经过30余年的寻找,终于在1985年于仁和区境内大龙潭彝族乡发现苴却石矿源。这一重大发现,让苴却砚重见天日。从那时起,苴却砚就成为攀枝花这座城市的印记。
1989年,苴却砚在中国美术馆亮相,引起广泛关注,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方毅亲自为展览剪彩,我国著名书画家启功、黄胄、董寿平、千家驹等为苴却砚题词,称苴却砚为“砚中珍品”“砚中瑰宝”,肯定了苴却砚丰富的文化内涵。2010年10月,攀枝花市仁和区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中国苴却砚之乡”称号。2011年7月12日,攀枝花“苴却砚”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为确保攀枝花苴却砚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仁和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制定了科学有效的采矿规划,坚决杜绝破坏性开采,尽量减少在采掘、堆积、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的损失和浪费。
历经打磨
“砚中精品”闪亮世界
在仁和区南山循环经济园区,苴却砚产业园区渐具规模。罗敬如的三个儿子就在这个园区内创建了罗氏三兄弟石艺研究所,主要从事苴却砚的加工制造。出自三人之手的苴却砚深受收藏家和爱好者的欢迎,三兄弟日益娴熟的雕工也为苴却砚这颗明珠锦上添花。
在政府牵线搭桥、政策助力之下,苴却砚被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实现了创新发展。在苴却砚雕刻艺术家多年的共同努力下,苴却砚雕刻工艺日趋成熟,苴却砚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在国内、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2017年,对于苴却砚文化来说可谓好事连连。2017年11月底在北京华夏古玩城举行的“2017第六届精品砚台评选及第四届砚雕师评选”中,仁和区选送参评的8方苴却砚作品大放异彩,其中7方作品获得“手工雕刻制作类”砚台“一等奖精品砚”称号,1方作品获得“三等奖精品砚”称号。
当年8月25日、11月8日,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曹加勇制作完成的4方两套“南极砚”“北极砚”,分别随中国“雪龙号”科考船、中国极地科考队开始了南北极的“游历”,将苴却砚文化留在了地球两端。待今年4月“南极砚”返回祖国,“南极砚”“北极砚”将一同进入中华砚文化展览馆,与曾经“上天入海”的“中华飞天砚”“中华蛟龙砚”两大中华名砚一并陈列展出。
同年12月2日至10日,攀枝花苴却砚在“2017意大利米兰手工艺展”参展。
……
文化点睛
“特色小镇”蓄势待发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攀枝花市对苴却石矿源进行了有计划的合理开采,并扶持壮大了一批集加工、展出、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抓紧开发多种苴却石旅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苴却砚生产企业、研发基地150余家,从业人员上万人,年产值过亿元,产生了省级工艺美术大师20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4名。
2015年3月1日,总投资3200万元的中国苴却砚博物馆完成建设,成为苴却砚特色产业的地标,也成为攀枝花阳光康养旅游产业的新景点。开馆至今,共吸引近8万人参观。
今年,仁和区提出,在2022年底前打造出苴却砚特色文化示范小镇。小镇的建设将以苴却砚为魂,建设集苴却砚文化传承、保护、创作、观光、休闲、旅游、娱乐、文创为一体的综合性项目,也是当地“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一大项目,形成以“文化+”为主题的文化创意小镇。
新闻推荐
图为参赛选手获奖场面。本报讯(陈云川记者王南桢文/图)在刚刚结束的四川技能大赛2018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攀枝花市中职学生代表队表现优异,荣获了包括焊接技术、会计技能团体、会计电算化...
攀枝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攀枝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