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范玲玲的“京胡人生”

攀枝花日报 2018-01-09 07:36 大字

范玲玲近影。□本报记者胡波文/图

京胡是一种不易驾驭的乐器,而演奏京胡的女琴师更是不多见。范玲玲就是攀枝花市文化艺术中心的一位京胡演奏员。

“京胡的两根弦特别硬,刚拉起来简直就像是拿肉在弦上割一样,手起了水泡挑破后继续拉,再起水泡,再挑破……直到结起茧子,拉起来才行。”这是范玲玲对拉京胡的一段刻骨铭心的描述。从孩提时代的梦想到无悔青春的追求,从风华正茂的发奋到人到中年的积淀,范玲玲不断朝着艺术的最高殿堂迈进。

苦练内功琴声合一

生于攀枝花、长于攀枝花的范玲玲,11岁进入天津市艺术学校京胡专业学习,1991年7月学成后回到攀枝花市京剧团担任演奏员。如今,44岁的她已是国家二级演奏员。

“京胡行当的演奏技巧,主要分为老生唱腔的演奏技巧、青衣唱腔的演奏技巧、花旦唱腔的演奏技巧、花脸唱腔的演奏技巧、小生唱腔的演奏技巧以及老旦唱腔的演奏技巧。”多年的演奏经验,让范玲玲对京胡演奏的心得尤多。她说,京胡演奏时,技巧和情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熟练掌握演奏技巧,并融入丰富的情感,才能让演奏的表现更为完美。

高标准、严要求是范玲玲对京胡演奏的态度,在每一次演出时,她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达到与剧中角色“琴声合一”。“好的琴师不仅要有高超的演奏技巧,还能在演员表演变化时随机应变。在娴熟掌握唱法的前提下,才能知道演员的需要,包括哪些地方不好唱,这些东西都需要用琴声为演员做弥补、做衬托。”范玲玲说。

倾情投入成绩斐然

为不断提高自己的伴奏水平,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通过多听、多练、多琢磨,范玲玲自学了“张派”“裘派”等派别的京胡伴奏方法。同时,还学习不同派别的唱腔,让自己的京胡伴奏能带着其他器乐在起音、停顿、节奏上更为吻合。

老生明亮透彻,青衣委婉轻柔,花旦清新俏丽,花脸刚劲嘹亮,老旦宽亮厚实……演奏时突出了这些特征,伴奏效果才完美。范玲玲说:“演奏的时候要倾情投入、进入角色,京胡才拉得出韵味。”这些年来,由她操琴伴奏的剧目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和省级奖:1998年,《艳阳楼》《空城计》《秦琼观阵》在四川省中青年小生、须生及净角演员大赛上获得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001年,《文昭关》《锁麟囊》《李逵探母》在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奖赛四川赛区比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

2005年11月,全国重点京剧院团评审组专家来攀,在观看完攀枝花市院团的演出后,相关专家给出这样的评价:范玲玲基本功扎实,手音好,韵味足,和演员的配合非常默契。

创作之路任重道远

业内的人都知道,京剧音乐唱腔的设计创作人才匮乏,这是因为专业创作太难。2004年,范玲玲开始尝试音乐唱腔的设计创作,这对从未学过这个专业的范玲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从怎么开始,到如何结束,每个行当的音调范畴以及根据演员自身条件创作等等,范玲玲都摸不着头绪。难度之大,对才接触创作的她来说困难可想而知。范玲玲迎难而上,通过查看大量的资料、视频、录音,白天黑夜地不断尝试,连睡觉前都在不停思考,就这样摸索着前行。

在院团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范玲玲在2004年10月完成了她的第一个作品——京剧戏歌《繁花似锦》,并在攀枝花市首届东区诚信杯小品、戏剧、舞蹈比赛中获得创作奖;2006年,该作品又荣获第五届攀枝花文学艺术奖。2007年,范玲玲创作的京剧小品《阴判》的唱腔音乐,在四川省第十一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中获得优秀演出奖。2015年,范玲玲创作的京剧小品《紧要关头》,在首届四川艺术节·第十五届戏剧小品(小戏)比赛中荣获优秀音乐设计奖、优秀剧目奖,并作为四川唯一剧目入选第六届全国戏剧小品小戏展演。

新闻推荐

签订新年出口第一单 攀钢冷作模具钢进入国际主流市场

本报讯(攀钢日报记者杨子昂王文锋)刚刚进入新的一年,从鞍钢国贸攀枝花有限公司传来喜讯,该公司成功与外商签订683吨冷作模具钢供货合同,成为2018年攀钢签订特钢产品出口合同的第一个订单。据了解,...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