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在兰尖社区的志愿服务队
□本报记者 程桂英
“潘叔,社区博物馆来人参观了,麻烦您过来给他们讲解一下。”12月12日上午,家住兰谱路32号2单元2号的83岁老人潘红模接到兰尖社区工作人员打来的电话,请他到社区博物馆讲解“兰尖故事”。“好的,我马上就来!”挂断电话,潘红模匆匆赶到社区,当起了志愿讲解员。
在东区瓜子坪街道兰尖社区,像潘红模一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他们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扶贫帮困、文明劝导、义务诊疗、治安巡逻……他们就是兰尖社区的6支志愿服务队——“兰尖故事”讲解服务队、“萤火虫”党建服务队、“我来帮”义务服务队、“平安行”志愿服务队、“绿丝带”环保服务队、“老来乐”文体服务队。
志愿讲解
让“兰尖精神”代代相传
潘红模所在的志愿服务队叫“兰尖故事”讲解服务队,这支队伍在“兰尖故事”微型博物馆开馆后成立,是一支由老劳模、老党员、青少年学生及社区干部共计20人组成的队伍。他们有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任务,就是为前来参观博物馆的人们讲解博物馆里的照片、老物件背后的故事,让一代又一代人听着故事了解三线建设,传承“兰尖精神”。
“我要把我所有关于兰尖的记忆讲给年轻一代听,让他们了解过去的艰苦生活,接受‘红色\’教育,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潘红模说,他在矿山工作了30多年,在兰尖社区居住了50多年,他热爱这里,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感情。尽管退休了,但他希望在有生之年,把自己知道的都讲给大家听,让三线建设精神薪火相传。
据悉,为了能把三线建设者奋进的故事、兰尖精神以及兰尖文化讲解得更加深入、更加专业,兰尖社区定期或不定期邀请专业人士对志愿者进行培训。15岁的古丽筠是一名青少年学生志愿者,每逢寒暑假,她都会报名到社区参加讲解员培训,利用假期参加志愿讲解。“给叔叔阿姨们讲解兰尖文化,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收获满满,我会一直坚持做志愿讲解员。”古丽筠说。
治安巡逻
助力创建和谐家园
平安和谐,是居民美好生活的基础。兰尖社区积极发挥志愿者的力量,自管自治、多元共治,创建“平安家园”,打造文明和谐社区。
48岁的杨臣慧,是兰尖社区的一名网格管理员,也是“平安行”志愿服务队的一员。每天,她都会深入楼栋和居民家中收集社情民意,义务巡查监督。哪栋楼灯不亮了、哪里的居民区停水了、哪里有可疑人员了……每到一处,她都认真查看情况,与居民拉家常、谈心,了解居民的困难,并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能解决的问题马上在网格内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反映给社区。这么多年来,她所管辖的网格内没有出现打架斗殴、失窃等现象。
社区内还有很多和杨臣慧一样的“平安行”志愿者,不论大事小事,他们都默默地帮助居民解决。同时,他们还以创建平安东区、平安社区为契机,做好居民遵纪守法、疾病防治、邻里和睦等宣传,为创建平安文明和谐社区作贡献。
植绿护绿
共建绿色家园
73岁的刘忠国,是“绿丝带”环保服务队的队员。尽管年事已高,但他精神矍铄。他和老伴王秀英一起,常年义务为社区的花草树木浇水、修枝,还时不时在社区的空地上种花植树。在他们的努力下,社区一片生机盎然。
刘忠国和王秀英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兰尖社区所辖的丽攀高速出入口处。他们志愿“守护”着这里的花草树木,为它们浇水、施肥,让它们茁壮成长,为进出攀枝花的人们送上一抹绿色。
“我们是社区的居民,理应为社区做点事,社区建设好了,我们生活也舒适。”老两口说。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居民纷纷加入“绿丝带”环保服务队,植绿护绿,共建绿色家园。
志愿服务
文明之光照进千家万户
兰尖社区有居民2000多户4000余人,主要是攀钢企业在职与离退休人员,是一个典型的老旧企业小区。以前,居民对社区建设的参与度不高,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是欠缺。
近年来,兰尖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充分挖掘各方资源,于2016年成立了兰尖社区志愿服务站,并根据志愿者的专业和特长进行分类管理,将热心公益、愿意奉献爱心的250余名志愿者分成了6支专业志愿服务队,讲解兰尖社区博物馆承载的三线文化;扶贫帮困,助残为老,开展文明劝导;开展免费义诊和维修等服务;开展治安巡逻,收集民意;进行环保宣传,协助植绿护绿;开展各类文艺活动。
自社区志愿服务站成立以来,志愿者的温情服务使得文明之光照进了千家万户,带动了大家建设社区的积极性,增强了归属感。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服务站已累计开展维修家电、义诊、志愿讲解等志愿服务100余次,上千余名居民享受到志愿服务。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孙艳)2017年以来,仁和区平地镇党委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并列入党建工作年终考核重要内容。该镇在明确各村(社区)抓好经济工作的同时,坚持把每年发展...
攀枝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攀枝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